甘化育人土壤 培育健全人格
范雪英
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努力培养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在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中,健全的人格决定着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是否成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阶段,一方面,这个阶段他们的理想信念迅速变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的青春期,逻辑思维尽管发展很快,而思维的批判性尚未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使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而他们面对的又是一个快速发展而复杂的社会,他们需要学会思考,学会交流,逐步认识自我和内外关系,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一任务面前是责无旁贷。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自我教育、调控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且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场所,在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班级中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各自不同的需求、能力、性格,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交往对象和多种多样的发展机会。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要努力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的场所以发挥它多面的功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归属需要、依存需要、自我实现、受尊重的需要;提供知识和认识的发展、情感发展、兴趣态度发展、社会技能发展的机会;在集体中,易于及早发现学生缺乏社会技能和自我控制力等问题;良好的班级能发挥矫正学生行为的功能。
不论是班主任还是各学科教师,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每一位有心的教育工作者都擅于抓住或主动创造教育契机,在学校内外,教育资源是丰富的、途径是多样的。
具体讲,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领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美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在整洁的教室里,发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装饰出美观、雅致的墙面,内容包括:书法、绘画、诗歌、书讯、影讯、生活照片等的墙报、班刊,或者利用网络建设班级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指导学生策划组织郊游,全面考虑从路线到交通、安全、环保、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培养团队精神,锻炼组织、策划协调能力,激发他们热爱自然、培养环保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生存状态,贫困家庭中懂事而勤奋的同龄人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周围人的爱心,启发他们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激发他们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歌咏比赛、运动会等各种竞赛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美、运动美、科学美的熏陶,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勾通、协作精神,又培养进取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更有利于他们自我评价、适应并增强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在学习和考试中,让学生思考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分数与能力的关系,体会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在分析成败原因的过程中达到自我肯定、自我认识的目的;在面对升学、择业、学习成绩不理想、情感问题、突发事件等压力或挫折时,指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学习交流正确的疏导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班级管理制度上本着民主的原则,人人有责、人人监督。放手实行轮值管理制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勇气、组织及表达能力,也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受尊重的需要。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领导与被领导、服务与被服务的丰富的心理情景,帮助不同学生避免和克服优越感或自卑感。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万不可因为担心学生出错而代替学生走路,替其解决问题,而应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完成体验–思考–分析判断–心理调试–解决问题的自我教育的过程,逐步学会独立面对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动策划,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态,教师也在一步步实现“助人自助”的角色转变。
除了常规的素质教育之外,对于少数需要帮助的学生则要采取个别辅导,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值得一提的是笔谈或微信聊天的方式不仅适用于这些少数学生,同样可以在与绝大多数学生的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提倡素质教育、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教育创新的今天,要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吸收新信息,创造新方法,甘于将自己化为一片热土,静待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