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物联网教学资源包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开发
郝志明
如今,随着世界信息化的发展,这也极大的推动了物联网迅速发展,作为互联网的深化和延伸,物联网已经触及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等,在职业院校的物联网资源随着同企业合作模式的开展而逐渐得到开发,因此物联网教学是未来职业院校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职业院校物联网教学现状
(一)物联网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推进了世界信息化的进程。目前,物联网已经逐步得到深化和推广,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树立物联网教学的意识。以物联网为教学手段,逐渐将教学重心转移到信息化方面。近年来,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任务。因此加强职业院校物联网教学资源包的共享以及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由于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于物联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物联网技能操作型人才也越来越紧缺。面对物联网人才的匮乏,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对物联网教学资源包进行了开发。但是很多院校在起步阶段还不够成熟,在资源包的共享以及开发上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上,容易与传统教学发生冲突,很多物联网教师的教学经验并不丰富,很多物联网教师还是教其他专业的方式来教学物联网专业。以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实训为辅的教学模式来教学物联网专业,但是物联网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是信息化与实际理论相结合的专业,因此院校必须开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二、职业院校物联网教学思路
(一)首先要开发校企合作资源包。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校企合作也是院校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教学方式,其能够较好的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二者相互取长补短,让学生在物联网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物联网资源包的开发中,首先要对专业课程进行初步的掌握,其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其基本包含了安装、调试、运行以及管理物联网的能力。其二要不断培养学生开发物联网软件终端的能力,因为物联网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种信息化专业,学生应当掌握基础的软件系统故障排除能力,这也是教学中很难把握之处,因为每个学生接受的能力都有所不同,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很难将物联网的组成直观的展现出来。因为物联网的组成本来就较为抽象,对于接受慢的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数据模拟,将物联网结构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接受。其二要改变传统的物联网教学方式,因为传统教学较为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无法将物联网的运行过程清晰的展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应当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学生通过企业作为实践平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再通过实践体会对理论知识进行反馈和总结,这样学生在校企合作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就能够学有所用,让学生对物联网知识更上一层楼。
(二)要对物联网教学资源包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展示,物联网教学资源包和一般的教学资源包有所区别。通常情况下,其通过学校和企业进行联合开发,在理论方面应当由学校物联网专业教授进行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详细的定制。在实训方面在学校教授进行理论方案制定后,应当由企业工程师来实现。在资源包的教学方面应当尽可能的直观而且形象。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工程师应当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物联产品开发。
三、职业院校物联网资源包开发过程
(一)职业院校在物联网资源包的开发中,首先应当建立较好的物联网网络实践平台。让学生在院校能够有初步实训的机会。同时职业院校应当加强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在企业中进行实质性的物联网操作,同时院校应当结合当前物联网的就业趋势,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努力开发出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资源包。
(二)物联网资源包的开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物联网理论,物联网应用以及物联网实训。通常情况下,物联网理论可以分为7个模块,分别为物联网导论、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基础、智能信息设备、无线网络、数据库系统、海量信息储存。物联网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院校课堂进行教学。其二物联网在应用方面包含以下5个模块,其分别为无线传感器、Zigbee技术、Android开发基础、Zigbee网络、传感器安装。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当加强教学资源包的开发与应用,不断提高物联网专业的信息化进程,将理论与实践逐渐的一体化。其三:应当建立物联网实训平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培养综合性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职业院校物联网教学资源包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开发极为重要,物联网事业未来必将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院校不仅要加强物联网的实训平台建设,还应当不断校企合作。丰富物联网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稳步的提升。培养出高技术物联网应用人才。(作者单位: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