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开展问题研究
王清玥 烟晓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形成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的新局面,网络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为媒介作用,也逐渐渗透在工作、学习中。大学生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主力军,由于网络具有时代性、共享性、信息对称性等特点,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们人际交往、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的主要平台。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概述
(一)“坐班制”——全天候为大学生提供在校期间的各种指导
高校在辅导员工作制度中对辅导员的在岗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通常要求“坐班”,非兼课或组织学生活动等特殊情况不得擅自离岗。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面较广,一般情况下要求辅导员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能够应急处理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
(二)“值班制”——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中
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者,既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者,又是他们的心灵导师、成长伙伴,办公室值班制度和公寓值班制度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生活及学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辅导员更能够走进学生内心、与他们展开深入对话、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辅导员可以利用值班时间单独约谈学生、走访寝室并及时处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让学生对其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有利于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网络化”——搭建各种网络平台,信息对称性提高
刘瑞(2014)和曹寒雨(2012)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媒体的普及,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工作性质的转变、角色地位的转变、沟通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工作难度增加等方面。新时期的现代教育中辅导员由原有学生学业及生活指导转型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帮助学生过渡好从学校到社会的关键阶段,为了支持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部分高校也相继搭建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例如校园门户网站、校内BBS、校园BLOG等,或是借助现有平台,例如QQ(群)、微信(群)、飞信(群)等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
二、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概述
(一)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现状
刘瑞(2014)通过网络工具在大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发现高校学生近45%都有每天上网的习惯,隔天上网占30%,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很少上网。另外,他发现约有65%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是查阅资料,52%是交友,43%是下载资源,39%是网络求职、43%休闲娱乐、38%浏览新闻。这些数据表明:1)当今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2)大学生上网主要在沟通与就业方面有显著需求。高校是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重镇,网络的普及使用顺应了时代发展与进步的潮流,是师生沟通的有效工具,增强了信息传达和反馈的时效性。
(二)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魏君,李记坤(2013)把网络看做一把“双刃剑”。随着网络垃圾信息的膨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可能对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群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侵害。在这种情况下,对网络工具的合理使用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必修课,基于学生特点将网络与思政工作有效结合将会拓展思政教育的发展空间。目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中面临着以下问题:
首先,网络带来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介,学生接触到庞大、复杂的信息很可能会不经甄别、照单全收,导致垃圾信息的快速复制传播;其次,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个性特点已经初步表现,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形成。其“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部分辅导员对网络的不熟悉导致其不具备网络管理的能力,很难从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准确分辨出孰好孰坏,思政教育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第三,互联网上不断涌现的各类平台对辅导员筛选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辅导员不仅要熟悉互联网的基本使用规则,同时要掌握各种信息搜集、沟通交流的电脑软件以及移动互联网的APP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
三、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思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教育观
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弊端、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这些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从社会整体情况来看,网络的正面效用远远超过了它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只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降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副作用是可控的。辅导员扮演的是一名教育者的角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他们甄别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网络信息的汲取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
在辅导员思政工作网络化的方法方面,刘瑞(2014)举例(博客、QQ群、飞信、微博、人人网等)说明了网络工具的优势及在辅导员工作开展中的作用,他认为网络工具对辅导员思政工作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不仅可以实现角色互换、让学生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更能够通过挖掘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三)促进网络与思政教育的有效契合
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和网络的特点,在提升自身网络管理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到网络平台的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快速掌握网络的新功能,辅导员应该培养网络管理干部队伍,借助学生的技术优势宣导正向的舆情内容,以学生干部带动普通学生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