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优越性
张丽军
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网络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数学课堂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出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多媒体能集文字、图像、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有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生动、形象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为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利用课件先出示一个画面: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分别从长方形、正方形花坛的A、B点出发,来一次新的龟兔赛跑,结果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你猜谁能赢?学生纷纷议论开来,有的说,大部分学生说兔子赢,有的说乌龟赢,还有的说分不出输赢,这样游戏不公平,因为不知道它们两个跑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不能判断谁输谁赢。由此导入了课题,乌龟和兔子跑的路程分别是哪一部分,有多长?由于课件的生动形象,激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开发出了学生们的潜能。与传统教育相比,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学的知识既扎实又牢固,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
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传统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俱全,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三机一幕的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小组同学通过割补拼摆讨论出了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整个过程不够综合形象,对于接受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还是理解的不够透彻,在这时教师用课件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同学们自己讨论出的整个知识的全过程,同学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既得到了验证又得到了巩固,那种喜悦心情油然而生,更增加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及时地反馈信息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又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象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如:“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及时地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空间与图形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有些问题利用一般教学手段很难向学生讲解清楚,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例如:让学生求大礼堂柱子的油漆面积,求压路机前轮转动一周的压路面积等,利用多媒体能再现这类题目的实际情景,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不用多讲,学生就能与相应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找到解答的方法。再如:要计算楼梯上所铺地毯的长,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示铺上红色地毯的楼梯,再把情景逐渐转化成下图:
求地毯的长度是求折线的长,直接求折线的长是比较复杂的,为了找出简单方法,通过闪烁、平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求折线长就是求a、b两线段的长度之和。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视野,开拓了学生思路,更重要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形成了空间观念并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总之,网络环境使教育社会化,使学习生活化,使教研教学日常化。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体现出“自主、探究、合作”的特征,使教师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地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研的开展,将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研整合,改进教研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更快地适应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且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多彩的数学课堂。(作者单位: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丘头学区南乐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