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困境和发展策略研究
韩露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各自的概念,这种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它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可以说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全球的文化消费观念与方式,更是影响和改变了国际文化贸易和文化市场的规模、格局和走向。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为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也不断在进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产业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全省都致力于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府建立了规划引导,给与了资金支持和政策面的保障,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并形成了服务体系,致力于营造和激发创造力产生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要素聚集、资源共享、产业带动的作用,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领军人物和先进园区。随后,《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我国目前主体功能区划中唯一具有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和功能的经济区域,为整个河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政策保证。所以面对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河南省也立足实际,充分整理资源,认清自身优势,利用政策和金融杠杆,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发展环境,努力使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快速长足的发展。
但是,一个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困难。很多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都或多或少的遭遇过一些失败。制约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有:
一、项目内容存在交叉重叠现象。以温州为例,2013年《温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获批,全市在建和拟建的文化产业园区就达到20余个,温州市政府尝试“通过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包括基地、服务平台)和一批大项目的建设,更好地整合资源,聚集高端要素,以形成配套完整、产业链齐全的产业集群”。在温州的规划中,提到新建产业园和产业项目时都会不可避免的提到动漫二字,温州文化创意设计园、瑞安创意文化产业园、永嘉桥下玩具文化产业基地都将动漫纳入项目具体内容。随着菜菜头的入住,东瓯智库还计划打造一座温州动漫城,以作为动漫发展和动漫对接产业的服务平台。但是在温州发展动漫产业无任何优势。首先温州本地缺少动漫相关人才,其次,因为地域等原因,动漫产业远离核心市场,无法打造完善的产业链。但是温州市政府对于各地报上来的规划也很无奈,又不能禁止类似项目的申请,于是只有让市场去淘汰这种粗放型的发展,但是需要一个过程。其实在温州,不仅是动漫,除了像温州电子商务园区、永嘉雕塑工艺品产业园等单独立项的产业园,其余项目内容都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以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为例,河南省有100余个豫剧团,仅省直豫剧团就有三家,这些剧团不但严重重复,而且生产模式固定,产品结构已经逐渐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产业结构滞后。
二、产业形态不完整。河南省其实还缺乏一些高端的、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以动漫产业为例,随着动漫产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河南省也在着力整合动漫产业资源,加快完善动漫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力争把郑州打造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动漫之都,把河南打造成为动漫产业大省,赶超湖南。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短短三年时间,河南省动漫企业的数量增加了11倍之多,由2008年底的6家增加到69家。从制作方面来看,2009年、2010年两年中,河南省共立项27部、1000多集、1万多分钟动画片,其中仅2010年获得发行许可证就达到6280分钟;也是这两年间,河南省共有6部动画片被国家广电总局评定为优秀动画片。从产业群上,郑州目前已经建成了高新区国家动漫基地和惠济区郑州市动漫产业基地,两个基地目前进驻企业已经达到57家。单从数据上看成果硕硕,也能够看出动漫产业在河南取得了有效的发展,但是很多时候,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忽略很多深层问题。纵观整个产业,其实会发现较为明显的缺陷,比如,缺乏高层次有影响的企业,产出的片子虽然数量多,但质量上并没有获得全国市场的认可,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企业领头军和有影响力的品牌。此外,河南省动漫产业的最大诟病就是盈利模式的问题,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和不完整造成了盈利的减少,很难支持动漫企业的整体生存和发展。而且,动漫产业是资金和技术都比较密集的轻资产产业,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企业的品牌对于企业的影响很重要,但是由于制作和时间发行较长,动漫企业的发展周期也比较长,从投入到产出一般需要3到5年。所以投资动漫产业,不管是对于投资人还是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河南省每年要从经费中拨出5000万,郑州市每年拨出2000万到3000万,来扶持郑州市两大动漫产业基地内企业的发展。尽管如此,真正能做出我们河南省地方文化特色的企业也屈指可数。反观湖南的动漫产业,湖南的动漫几乎是跟世界动漫的发展处于同一时期。但是从2000年开始,湖南东方卡通公司就推出了《蓝猫淘气3000问》,甚至出口到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蓝猫”逐渐打造成了全国知名品牌,自此开始,“蓝猫”开发了一系列衍生产品6000多个,包括产品专卖店,从此之后,湖南动漫引起了各界的关注。2009年,湖南省开始实施动漫产业转型发展,由单一结构向全产业链和多种赢利模式转型,现在已经基本形成研发、制作、发行、教育培训、播出、衍生产品开发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了《蓝猫龙骑团》、《美丽人生》等优秀原创节目。在全国率先开播的湖南金鹰卡通卫视,已经逐渐覆盖全国40多个重要城市。而河南省的小樱桃动漫公司还在经受资金不足的困境。在湖南,龙头动漫企业引领中小动漫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大力发展和扶持传统动漫的同时,湖南省还狠抓了手机动漫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与文化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移动共同举办了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中国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
三、策划和创新能力不足。河南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但文化创意产业却受到了策划能力欠缺的直接影响,拉低了市场竞争力。在河南,以影视剧产业为例,复合型、创意型、产业型文化人才偏少,影视创作薄弱,缺少大制作,更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创意上思路比较狭窄,局限于历史文化的资源开发,因为河南历史故事多,导致重复开发,不断演绎,而现实生活题材方面稍显欠缺;而一些新兴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不利于打造产业链,难以实现创意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虽然自上演以来,屡获殊荣,几年来已经连续在十几个国家和城市巡回演出,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因为本身投资就高,创意价值没有最大化。
二、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一)立足自身资源,打造品牌项目。品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点。没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很难形成竞争力。河南省具有一定的历史资源优势,要合理开发,避免重复制造。比如少林武术的开发以及禅宗大典的举办都形成了不错的影响力,既创造了效益,又提升了河南省的形象和影响力。还有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县联合其他相邻地区注资,成立了一家专门的文化投资公司用于发展本县的文化产业。随后,该县还融资500万,用于试验区的文化项目建设。县财政拨款设立了文化创意基金,用以鼓励本地的魔术师对魔术节目的创作、研发、包装、表演等,丰富宝丰魔术的内涵;并且该县还公费派送几名农民魔术师到中央戏曲学院进行培训,以期进一步提高本地魔术师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水准。2010年,宝丰县还成功举办了2010河南·宝丰赵庄魔术擂台赛,既推动了魔术节目的创新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宝丰县在魔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通过众多举措,向全国展示了宝丰文化产业发展的硕果,也扩大了宝丰文化的影响力,打造了一批精品节目,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了解决人才匮乏的困境,宝丰县还创办了中原魔术职业技术学院,为宝丰的魔术文化产业发展和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提供人才支撑。可以说宝丰县在独特的眼光和理念支撑的情况下,认清了自身的可利用资源,走出了一条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创新之路,形成了独特的宝丰文化现象。这也可以说是立足自身资源的一大典范。
(二)营造创意城市,凸显中原城市群文化原创力。在中西部地区,中原城市群是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并将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这个创意经济的时代,创造力才是经济发展的未来和主导资源,因此在城市竞争中,营造一种温馨、时尚的都市氛围和与众不同的格调,就越能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越好,就越能吸引和留住高学历以及创造性人才。所以说,中原城市群想要营造创意城市,必须加强独特的城市体验,不仅要关注城市的环境,更要关注城市精神风貌和人文形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维护多种文化和产业并存共生的状态,提升城市的文化原创力。
(三)培养文化消费习惯,形成新型消费热点。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和创意相结合的产业形态,而且依附于一定的产业载体,从而形成生产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的产业链。国家发改委在“两会”期间也提出要努力继续发挥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让老百姓敢于花钱,同时也要培养像文化消费这样的新兴消费热点。但拉动文化消费是系统工程,首先就需要政策引导和有效跟踪监督。并且在我们国家,长久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我们习惯于在养老、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投入方面不计成本,这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因为在这些必须花费的方面成本巨大,导致很多消费者不敢在其他消费上花钱,即便肯在文化消费上花钱,也多是传统文化消费,例如旅游、电影等,因此需要引导消费者从传统消费过渡到新兴消费,从低端文化消费过渡到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需要一个消费习惯逐渐的培养,而且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能力的增长。所以目前国内以个人和家庭为主体的文化消费还远远不足。此外,政府要积极协调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尽可能避免产业重复的现象,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使地方文化产业布局差异化,才能打造丰富的文化产品,拉升文化消费。但是政策不仅要下达,还要在政府措施下达后进行有效跟踪监督、绩效考核。
综上所述,河南省必须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加快创意人才队伍的培养,整合各行各业等学科自由,制定产业园的发展规划,探索一条多渠道培养、多元化评价、多层次使用、多方式激烈、多方位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逐步从政策面和市场面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者单位: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