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广西侗族婚嫁习俗的象征隐喻
发布时间:2014-09-04 21:20:20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600 次


摘  要:本文通过对侗族婚嫁习俗的分析,从中提出富有隐喻意义的部分,并对隐喻的来源及意义进行了解释。从而让人们了解这些特别的隐喻,并了解侗民族的语言和乡间文化。

关键词:侗族;婚嫁习俗;隐喻

中图分类号:K892.2 ..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隐喻是一种普遍而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生活中无处不在,侗族的婚嫁习俗中也包含着很多特殊的隐喻。特殊在于,它让人们更好地传情达意,起到一种特殊的效果。在广西北部的一些偏远山区,很多少数民族还保留原始的民俗,这些民俗很多都蕴含着特殊的隐喻。本文对广西侗民族婚嫁习俗的介绍,分析其隐喻,并对其蕴含的意义进行了解释,从而使人们体会这些特殊的隐喻,并了解侗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二、理论基础

“象征”是隐喻中一个重要的范式,冯智明等指出仪式就是由“象征符号”、“象征意义”和“象征方式”三要素构成的操作体系 [1]。隐喻的过程就是由象征符号→象征意义→隐喻意义一步一步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符号与意义之间存在的某种相似性、关联性、谐音或类比关系联系起来的[2]。

三、侗民族婚嫁习俗的介绍

广西北部的侗族缔结婚姻有两种类型:即男女自由恋爱成婚和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成婚。前者较自由化;后者较正式隆重。通过父母操办的婚嫁,一般有如下的仪式:

(一)提亲  

侗语中提亲叫“hem”,意思是“问”。即男方的父母请家中儿女双全,能说会道的中年人为媒,到女方家说亲。主要是询问对方的家庭情况和商定日子。提亲是婚嫁仪式中很关键的一步,女方父母很看重这个过程,有的甚至要男方父母亲自登门才肯答应。

(二)过门  

过门是侗族结婚仪式中最重要的步骤,相当于“订婚”。由于贫困,侗族人更看重过门,并不是摆酒席。过门是必须的,而摆酒席可隆重可简单或免去。

新娘过门都是在凌晨一两点。晚上12点之前,双方都在做准备:女方家里的准备较简单。新娘换上红嫁衣,嫁衣除了有颜色要求,还要求是长的,不论是裤子还是裙子,但一定不能是“半桶”的。

男方的准备相对复杂。除了准备饭菜,还另外蒸一桶糯米饭。还要请村里有威望的老人来主持,主持人要为新娘选一个最结实的凳子,放在家里最平坦的地方。这是备给新娘进门后坐的,一定要稳稳当当,这从侗语翻译过来叫“稳坐”。

对准选定的入门时间,新郎要提前出发。有两人与新郎同行,可以是新郎的兄弟或朋友,但一定才貌运势较佳,酒量好的男子。他们一人提着一个装有米和衣服的袋子和两只鸭子,另一个人拿着一支手电筒(古时候用马灯)。无论路途远近,提东西的男子都不能换手,电筒也要一直保持“通亮”。

女方在家门口用鞭炮迎接。进门后,女方父母“交换”袋子里的米和衣服。新郎要一一敬酒,敬酒完毕,新郎把礼金双手交给岳父岳母。鞭炮响起,新郎就可以把新娘接回家了。新娘出门时不能“磕碰”门框。新娘撑着一把伞,随行的两个男子还是同样的任务。新娘的兄弟姐妹也会送半程。

路上有河流或桥,要有人把新娘背过去。如果河流或桥处离女方的家比较近,新娘就由新娘的兄弟来背;如果离男方的家比较近就由新郎自己背。

侗族人结婚一般集中过年前后,人们都想娶媳妇回家过年。如偶有两个嫁娘相遇,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这时两人须各自往地上扔一样东西,以化解霉运。

新娘的兄弟姐妹一般只送半程。当回到新郎家门口时,要以声音示意。这时新郎家里除主持人外所有人都要回避,这在侗语里叫“jing na duen”,就是“躲热脸”的意思[3]。

主持人开门迎接,先给新娘喝一口清茶,门槛外放一盆水,老人在水盆上面晃动烧着的纸钱,让新娘一步跨过水和纸钱,这在侗语里叫“da bi da mou”,即 “过火过水”之意。新娘跨进大门,这就是所谓的“过门”了。

进到屋里,主持人还要做一系列的仪式。完毕之后点响鞭炮,这时家人才可以出来与新娘见面。新郎的母亲与新娘见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带着新娘到炉灶边,让新娘把之前蒸好的那桶糯米饭倒出来。新娘倒糯米饭也是有规矩的:要双手捧着木桶,向着自己身体的方向把糯米饭往里倒。这在侗语里又叫“dou juan”,即“得吃”,是财运滚滚来之意。

第二天早上,新郎家要准备足够的糯米饭和酸鱼,通知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吃酸鱼、看新娘。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去吃,都是受欢迎的,而且都是白吃白喝,不用拿任何礼品和礼金。

就这样,新娘过了门,乡亲们也吃了酸鱼,新娘就算是男方家的一员了。所以说“过门”是侗族结婚仪式中最重要也是必须的程序。

(三)摆酒席

    摆酒席并不重要,摆酒席主要有两个仪式:一是搬嫁妆,队伍由新娘的亲兄弟领头,手拿一个圆盘,盘里盛有米和插好鲜花的水杯,这象征圆圆满满,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二是新娘到男方家后第二天要回娘家,这叫“转脚”。“转脚”回来结婚仪式就算完毕了。

四、婚嫁仪式中的隐喻

新娘过门选在凌晨时候,因为凌晨是一天中最早、最美的时刻,象征着新娘新郎美好生活的开始。“过火过水”、“半桶”、“稳坐”、“对换”、“磕碰”和“得吃”都是通过谐音关系隐喻着深刻的涵义。在侗习俗中水和火是灾难的象征,故“过水过火”为消灾消难之意。半桶水用来形容办事不利索、没头脑的人,由于谐音,新娘不能穿半截裤裙之意就在于此。“稳坐”,字面意思是新娘子要坐得稳,隐意是新娘嫁过来,能踏踏实实生活一辈子,不离不弃。“对换”是交换之意,随行的男子提的东西代表着男方的诚意,换了手就是犹豫,所以再痛也要坚持。双方互换米和衣服的行为,都是表示愿意与对方建立和谐美好的关系。“磕碰”喻指磕碰、坎坷之意,新娘过门不能磕碰,是为避免不吉利的事发生。“得吃”就是“财源滚滚来”之意,粮食一直就是农民的财富,新娘把糯米饭往里倒,就是财源倒进来的象征。

“通亮”、“流或桥”、“嫁娘相遇”和“躲热脸”则是由形式象征来隐喻意义。接新娘时电筒要保持通亮,因为电筒的亮光在凌晨时不仅能照明,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新娘新郎婚后生活的惊喜和阳光,让它生生不息,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着喜悦和希望。河和桥都是阻碍的象征,在前半程由新娘的兄弟把新娘背过去,在后半程由新郎来背,意思是:新娘的家人已经陪伴她度过了婚前的生活;婚后,由新郎和新娘一起度过每一个困难、每一道坎儿。土地象征着神灵,“嫁娘相遇”时,往地上丢东西就是给神灵献贡,可化解霉运。“躲热脸”是避免婚后与新娘产生矛盾。

四、结语侗族结婚仪式中的这些规矩和原则,都是隐喻。隐喻让侗民族的生活经验和习惯与这些结婚礼仪联系起来,起到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情感和愿望的作用。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