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范 雁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果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参与学习,进而长知识增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营造愉悦的气氛 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加强直观,唤起兴趣
鲜明生动的图像和实物,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常用平时收集得来的一些小动物玩具和色彩鲜艳的图片以及学习用品来吸引学生。
例如:教学“11—20各数认识”时,先出示10支一捆的小棒和10支单根的小棒,再改换为彩色铅笔,并用“→”表示将10支单支的铅笔捆成一捆,直观在说明“10个一是1个十”,其意是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初步看到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通过实践,体会到,利用直观鲜艳、形象的教具,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当学生可能受到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试,像13、23、29、56等都不能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凭借已有知识推出一些是3的倍数,然后确定其中的一个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135与换位置531、153、315、351,让学生检验与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题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
三、注重设疑,萌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才能一触即发地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教学“9加几”时,教师特意安排一场师生口算比赛,当然是老师频频得胜。学生急于探索其中的奥妙,这时,出示下表:加数23456789得数1112131415161718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得数的个位与加数有什么关系?”当学生发现和的个位数比加数少1后,紧接着再追问:“少了的1跑到哪儿去了?”学生说跟9凑成了10。谜底揭开了,他们恍然大悟,学习兴趣倍增;并且很快从凑10法中悟出:“9加几”的特殊规律。
四、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可以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出示各种平面图形)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教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他们都能找回自信,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到渠成了。
五、巧设练习,升华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波、灵活多样的练习,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作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例如:教完“11—20各数的认识”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一次数学解题比赛,老师叫大家做了12道题,猜猜看,小红做对了几道?做错的有几道?”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必须按15以内数的组成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相互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获存”,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者单位: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