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邹泽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崛起,课堂教学也被愈发关注,虽然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在学生的学习还是缺少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同样的情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可见一斑,因而,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情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究,以期为英语教学贡献一己之力。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实行起来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除了应试教育的因素外,还有就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第一,传统教育通常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听,然后根据例题做练习,不会的问教师,或者教师对重点难点统一讲解,严重束缚了学生自己的思维,整节课下来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利于学生创新,更不利于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被动接受的效果肯定不会很好,这样的氛围下,课堂气氛自然也不是很活跃,即使教师再努力,学生方面没效果也是白搭。第二,传统教育在课下也左右了学生的学习,因为有大量作业要做,学生也没时间顾及其他,这些都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所以,应该在新课改要求下,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变革,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分析
(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严重
我国是个重礼数的国家,所以学生对教师一般都比较顺从,教师要求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对此也不存在疑问,教师始终都占据主导地位,剥夺了学生才是受教育主体的权利。因此,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形不成有效沟通,也谈不上较好的互动,使得学生无要求,教师更是不去考虑学生所想,如此循环,耽搁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组分组不科学
通常讲课的时候,英语教师都会进行分小组教学,为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不完的知识,都会分到小组,让小组课下进行,或者是小组长负责,有些需要提前准备的课程,教师也会安排到小组里。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好,小组课后也不会对知识进行复习,课前也不预习,也没时间把小组需要的准备工作做好,这就使得小组如同虚设,仅是个形式,学生也是图个乐呵而已,起不到独立思考、培养兴趣的作用,甚至有时候还会迫于小组形式,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想法。
(三)对分组学习的操作不恰当
分小组要讲方法,应该分的合理才行,如果只是按照座位和前后顺序安排的话,就失去了其分组学习的意义,既然分组,为的是相互进步,互相学习,不能一成不变的就是按照固定的几个人为一组,这样不利于学生交换意见和想法。
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教师要对所讲内容正确把握
新课标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应该要明确,好的教师能在轻松的讲课氛围中将知识容与其中,并让学生掌握,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教学水平,对教材要多加研究,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所讲内容有条理的讲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
(二)教师要懂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凡事都是喜欢了就愿意做,不喜欢就讨厌做,学习英语就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初中英语作为进一步了解这门语言的课程,有着其自身特点,比起小学的只需记忆要难很多,而且更多的涉及到单词、词组、句型的灵活应用,如果有个好的开始,学生兴许会再接再厉,对于原本英语不好的学生,初中英语也是另一个阶段新的开始,应该引导学生对英语的喜爱,比如多媒体放映英文电影,教学生唱英文歌曲,分角色情境模拟等等手段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才更能事半功倍。
(三)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毕竟还小,心智不成熟,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朋友一样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拘谨,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能和教师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帮助学生,多从细节做起,肯定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对学英语产生自信,对他们做的不对的地方,要婉约提出指导,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学习。
(四)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自己学习
教师不能跟学生一辈子,学生也迟早要独立才行,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要学会自己学习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同时教育学生要有毅力,有自信,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以投机取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加踏实,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三、总结
随着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这就对初中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立足本职,潜心研究,改变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条件,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今后英语发展需求。(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麻州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