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内容取自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第一课时。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渗透化学方法和观念,对教案中空气成分测定方法、实验探究等方面加重了研究。此教学设计曾获山东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一、课标要求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深化,因此对空气的认识,已不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空气有重量,空气有体积,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支持燃料燃烧”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分是怎样测定出来,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组成,关注空气的质量,了解空气的发现史,学习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如:空气成分的定量测量,控制变量法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2)了解空气的发现史,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3)明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会进行有关的误差分析。(4)能够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从混合物中除去某一成分含量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五、教学准备
\* MERGEFORMAT
分组实验(共8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铜+氧气氧化铜
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2)测定硬质玻璃管的体积;(3)加入药品并加热;(4)来回推动注射器活塞;(5)停止加热,冷却后读数。
实验现象:铜粉变成黑色,冷却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减少总体积的1/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flash动画展示】唐代诗人李峤(645~714)写过一首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你知道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吗?
生:风
师:风这种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
生:空气的流动。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和探讨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设计意图】通过风的形成,创设情境,感受空气的存在,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环节二空气的成分
【投影】学习目标(学生迅速熟悉学习目标)
【过渡】小学的科学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的成分,还记得空气有哪些成分吗?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空气成分......
【过渡】我们要更详细的认识空气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第74在页第二自然段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内容。并完成学案目标一的内容。
生:阅读时间:2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过渡】你知道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成员的体积分数吗?
体积分数
氮气约78%
氧气约21%
空气成分氩气约0.934%
二氧化碳约0.034%
其它约0.002%
【设计意图】明确各成分是按照体积进行计算的,不是按照质量。
师:空气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但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易导致温室效应,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来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设计意图】关注环境,关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师:并尝试用口诀法来记忆空气的成分。
生: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三四是氩气;二氧化碳量在增,已到零点零三四;其他气体莫忘记,体积分数记心里。
【过渡】这样的一种空气成分比较适合人类生存,因为有供给我们呼吸的氧气。可是空气的成分亘古就是这样的吗?请看大屏幕。
【flash动画展示】空气成分的变迁
【设计意图】了解空气成分的变迁,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环节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过渡】我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认识了原始大气和现在空气的成分,但是科学家却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弄清了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同学们想知道怎样测定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吗?【板书】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师:我这里有一个集气瓶里面是空气,我能把里面的氧气拿出来然后测其体积分数吗?
生:不能
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投影】历史回顾——空气成分发现史
【设计意图】同学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认识了原始大气和现在空气的成分,但是科学家却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弄清了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1)实验原理的探究
① 拉瓦锡实验中用的药品是______;这种物质和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了反应,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②当汞和氧气充分反应后你看到玻璃种罩内液面上升了约_____。③对装置的要求_________(填密闭或敞口)
【总结】拉瓦锡利用了氧气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的原理,测出了氧气的含量(即消耗法)。
【投影】出示原理
【设计意图】理清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思路,体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的方法。
【问题】同学们除了汞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反应?
生:可能的物质:镁条、石蜡、木炭、红磷、铜……
【问题】是不是能消耗氧气的物质都可以用来完成这个实验呢?
【分析】1、药品的选择
A.碳+氧气→二氧化碳(无色气体);B.镁+氧气→氧化镁(白色固体)
C.铜+氧气→氧化铜(黑色固体);D.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温馨提示】E.镁+氮气→氮化镁(淡黄色固体)
由此得出要想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药品的要求是:投影:所选药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完成学案)
2、药品的探究
【问题】:要想除去氧气,合适的物质是___;得出物质需要满足的条件:
(1),(2)。
【设计意图】在知道原理的基础上探究实验药品;为测定空气的成分实验做铺垫。
【过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适合的装置才能更好的完成实验,下面请看拉瓦锡的实验装置是否适合我们课堂上做实验呢?如果不适合我们是否能够找到替换的仪器。
师:出示拉瓦锡的装置图
生:分析拉瓦锡用的加热工具是火炉比较笨重。
师:问历时多少天
生:20天
师:课堂上只有45分钟。
生:汞有毒。
师:以上分析可得此套装置不适合我们课堂,那我们根据拉瓦锡的装置来寻找更好的替换仪器,请同学们思考,找同学起来回答。
生:酒精灯、(两通)硬质管、注射器
师:注射器代替玻璃钟罩其优点是有刻度方便读数。
【投影】拉瓦锡所用的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拉瓦锡的实验装置来改进新的科学的装置,锻炼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过渡】如果我们把这些仪器连接起来,就可以组装一套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装置图)
【过渡】有了合理的实验药品和装置,我们来规划一下实验的步骤。你认为应该如何去完成这个实验?请同学们先组内讨论,然后我们共同确定。
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步骤设计。
师:集体修订,根据修订的步骤进行实验(投影步骤),并强调各步骤的操作要点。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照集体修订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投影实验步骤。
生:进行实验(13分钟)
【实验探究】各组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结束前议一议:
(1)铜粉起什么作用?(2)气球又起什么作用?(3)预测活塞会停留在哪个刻度处?(4)读数,填表、交流总结。
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归纳,选出适合本组探究的装置,亲身体验,主动地全面参与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学生展示成果,为下面误差分析做好铺垫。通过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作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讨论,比单纯的在实验前强调注意事项,效果更好。学习从混合物中除去某气体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培养控制误差的意识。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借助化学史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七、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约78%
氧气约21%
空气成分氩气约0.934%
二氧化碳约0.034%
其他气体约0.002%
八、教学反思
得意之笔:通过药品与装置的选择,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利用化学史,使学生感受到了大胆质疑的重要性。
缺憾之处:由于学校条件所限,教师水平所限,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装置进行探究,让一部分学生稍感遗憾。磷的使用,或多或少地都要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使用建议:不管条件是否具备,教材中的装置都应该让学生明白步骤与原理,用其他方法做完实验后,还要做好各装置的对比分析工作,力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第三中学)
山海经教育论丛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215 国内统一刊号CN33-1032/I
《山海经-教育论丛》杂志是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现为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215 国内统一刊号CN33-1032/I。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本刊全国公开发行,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 杂志自1956年创刊以来,距今已有52年的历史,曾创下发行170万份的辉煌业绩。2009年,《山海经》杂志全新改版,在原有的纯文学性基础上,更加关注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理念等方面,并最大限度地将我们的编辑理念切入社会深层,引导新一代更好地成长。
【主要范围】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教育论丛、 文史在线、 艺术研究 经济与法
语言研究、 德育研究、 影视文学、 文化论坛、 社科视点 医药前沿
【投稿须知】
1. 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 文章以2200字符为一个版面,每篇5000字符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3字以内;
3. 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注明图题图号。
4. 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以便针对有疑问的内容随时查询核对。
5. 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6. 本刊已被相关电子期刊等网络媒体所收录,不愿通过网络媒体发布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7. 严禁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投稿邮箱:shjzzs@qq.com QQ:779624634 280747782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网站:www.shjbj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