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订单式培养是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的对接,实现校企双赢合作,对高职院校培养企业所需应用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实践为例,就订单培养的内涵、订单企业的选择、订单培养合作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企业选择;订单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4 文献标识码:A
一、订单培养内涵
订单式培养简单地理解也叫“人才定做”,就是校企签订协议办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企业用人的要求,针对性的招生、设立独立的班级(专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预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就进入该企业实习、就业。其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校企紧密合作,双方签订协议共同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办学涉及学院、企业、学生三个主体,三方主体在主观意愿的一致性是实现订单培养的基础。对企业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出用人要求,通过合作培养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员工角色的转换,从而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益;对学院来说,做到瞄准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法,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结果是实现学生理想就业,这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四)良好的“订单式”培养体系成就了良好的就业机制,这是一条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成功之路。
二、订单企业的选择
2008年,学院开始尝试订单式培养,选择与学院实习就业合作有近20年历史的合
肥索菲特明珠国际大酒店,签订协议招收“明珠班”,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合肥索菲特明珠
国际大酒店,由法国雅高集团管理,地处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明珠广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合肥首家五星级欧式花园酒店。但酒店仅有261间客房,员工400多人,订单的规模受到限制。
2009年,学院与安徽同庆楼集团公司合作,双方签订协议开展同庆楼“精英班”订单定向培养。同庆楼是安徽餐饮业历史名店,1925年创建于芜湖,先后接待过毛泽东、刘伯承、梅兰芳、越南主席胡志明等,享誉一时。1999年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当时在全国餐饮企业仅58家),2004年重组,安徽同庆楼集团公司全力打造“同庆楼”品牌,将这一著名中华老字号引入了新的辉煌之旅。
安徽同庆楼集团公司致力于大型连锁餐饮酒店及宾馆的经营和开拓,到2009年,旗下在合肥有梦都大酒店、梦城大酒楼、世家商务酒店(宾馆)、同庆楼(马鞍山路店)、同庆楼(新站店)、同庆楼(阜南路店)、锦庐商务会所、会宾楼等八家大型酒店。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同庆楼集团公司在相继获得“纳税先进单位”、“绿色餐饮企业示范店”、“合肥市A级卫生单位”、“国家旅游定点饭店”、“全省民营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的基础上,获“2005年全国餐饮百强企业”荣誉称号(安徽省唯一上榜企业)。目前集团公司整体发展势头良好,现有员工3000多人,近期要在合肥、芜湖、南京等地开四家新店。集团公司最终将发展成为一个遍布安徽全省及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大型连锁餐饮、宾馆集团。
学院选择以上两家企业签订协议,订单定向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基于合作企业具有助学热情,企业发展势头好、规模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等优势。
合肥索菲特明珠国际大酒店安徽同庆楼集团已经建设成为学院校企紧密合作型基地,分别是学院首批评选出的“示范”、“良好”级的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三、订单培养合作模式
(一)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行订单式不可或缺的基础。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室(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客房与餐厅实训室,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到目前为止,学院已与合肥本地近二十家企业,包括星级酒店(旅行社)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不少基地是校企紧密合作的学生实习、就业基地,这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保障,也为学生学习与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提供条件。
(二)组织保证措施
1、成立两个委员会
首先,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由酒店CEO等高层管理者和学院领导组成。“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指导专业建设,从战略层面展开校企合作。
其次,成立“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酒店管理业务能手、技术骨干和学院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专业的内涵建设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深入研讨,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能力结构等方面进行调研、评议和论证,从战术层面开展校企合作。
2、成立学生实习领导组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形成以学院为主体,企业和学院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加强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是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障。学院要高度重视顶岗实习的组织建设,要建立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管理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院、企业和学生党团学组织的作用。由系主任负责,成员由酒店管理层、教研室主任、班主任、校内(外)专业指导(实训)教师组成实习领导组。
校企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双方安排稳定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要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三)双师素质团队建设
应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备“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以保障订单式培养的顺利实施。
首先,学院要组建自己的一支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在师资引进中,学院已经注意了教师的学缘问题,注意引进了留学回归人才;注意了专业教师在学历的提升和双师证书的取得。
其次,利用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聘请酒店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能手担任实习指导老师,来“借智”发展,组建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
学生顶岗实习其中的“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和“掌握实习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两项任务是学生顶岗实习学习和教师教学重点,只有教师和学生应相互配合,学院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酒店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弊端,如课程设置缺乏对就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缺乏职业特色等。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快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安徽及长三角地区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培养适应区域、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学院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通过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研讨论证,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酒店入职职业道德和基础从业素质培养→酒店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酒店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教学主线。课程体系突出六个能力模块,即酒店入职能力、基础从业能力、餐饮核心工作能力、前厅客房核心工作能力、会务工作能力和酒店运营管理能力等模块。各能力模块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某一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进程表略)
另外,学院和安徽同庆楼集团订单定向培养的同庆楼“精英班”班,采用EMBA授课方式,开设具有同庆楼集团企业文化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心态”、“同庆楼员工必备素质”、“礼仪”、“服务意识”、“服务标准”、“技能提升”、“基础管理技巧”等专门课程,为学生实习、入职奠定基础。
结语: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根本,以特色为生命,与本科教育错位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与企业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