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学困生”的存在牵动着每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的心,这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整个班级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提高中学物理“学困生”的成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步入正轨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心愿,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使其步入正轨,就应该是我们应该着力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中学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这个概念,在教育界主要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产生学习障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应该被送到特殊学校接受特殊的教育和帮助;另外一种又称为学业不良,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不恰当导致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课业规定要求的学生,本文所谈到的“学困生”是特指这部分学生。
同时需要指出,由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学物理“学困生”也具有动态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同一个学生在学习物理的不同内容时具有差异性,即有的部分困难,有的部分就不困难;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时也具有差异性,如有学习新课时成绩较好,而在进行综合复习时成绩较差。
二、中学物理“学困生”研究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在战略主题中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同样指出: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由于农村和城镇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所在地区学校教学水平的差异,物理“学困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懒惰,有厌学情绪,学业成绩低下,成了课堂上名副其实的“听众”和老师眼中的物理“学困生”。如果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他们也会自暴自弃,同时也可能会使整个班级的“学困生”进一步增多,为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将来埋下隐患。这种结果是与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作为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帮助并改变他们,要相信学生巨大的潜能,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采用正确的方法,使他们从学习物理的困境中走出来,赶上去,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助其成才。
三、中学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中学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和家庭管理等社会原因、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等原因三个大的方面。
(一)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意志原因
中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正处于高速发展和成长阶段,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日益分化,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学习物理兴趣淡漠,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缺失,面对困难和压力不是选择能迎难而上而是选择放弃,甘于人后、得过且过,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还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上课不专心,不会做笔记,如坐针毡,注意力涣散,做事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另外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如果学生的学科数学成绩不佳,学生在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时,也会影响物理思维和制约结果。
(二)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小单元,是孩子进行社会化活动的前站和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加之很多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给孩子物质的满足多于和重于心理需求,甚至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长期处于无助和迷茫的孩子学习肯定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其学业上的失败;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孩子压力过大,而父母又对孩子的情感投入过少,遇事习惯用简单粗暴来指责和批评孩子来代替与孩子的交流与鼓励,使其自信心丧失,最终由害怕、无助转变为逃避和厌恶学习。
(三)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原因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管理方式及学生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而师生有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影响最为直接,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物理“学困生”的关注少、期望值也较低,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成就动机,学生在课堂上能获得的成功体验少,使他们产生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也加速了学生进入学习物理的恶性循环,同时,物理“学困生”在校的人际关系不佳,易使之陷入孤立和排斥的境地,这使得本已变得自卑、敏感、逆反的他们更加封闭和保守,要想突破就更加艰难。
另外,教师的物理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物理的效果。而从目前教师的主要的教学形式来看,教学方式一般为五段式教学法,即:预习教材、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和要求,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反映了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跟上总体进度,基本知识尚不清楚,何谈应用?再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过重,对物理“学困生”而言,作业缺乏梯度和分层的意识,致使其疲于应付,以致作业抄袭、拖沓现象普遍,影响学生学习良性发展。最后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不能指导学生自己寻找物理规律和方法,导致课堂效率低、效果差。
总之,影响物理“学困生”的因素很多,要想破解和转化也就必需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
山海经教育论丛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215 国内统一刊号CN33-1032/I
《山海经-教育论丛》杂志是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现为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215 国内统一刊号CN33-1032/I。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本刊全国公开发行,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 杂志自1956年创刊以来,距今已有52年的历史,曾创下发行170万份的辉煌业绩。2009年,《山海经》杂志全新改版,在原有的纯文学性基础上,更加关注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理念等方面,并最大限度地将我们的编辑理念切入社会深层,引导新一代更好地成长。
【主要范围】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教育论丛、 文史在线、 艺术研究 经济与法
语言研究、 德育研究、 影视文学、 文化论坛、 社科视点 医药前沿
【投稿须知】
1. 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 文章以2200字符为一个版面,每篇5000字符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3字以内;
3. 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注明图题图号。
4. 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以便针对有疑问的内容随时查询核对。
5. 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6. 本刊已被相关电子期刊等网络媒体所收录,不愿通过网络媒体发布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7. 严禁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投稿邮箱:shjzzs@qq.com QQ:779624634 280747782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网站:www.shjbj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