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
何 萱
文章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前提与目标、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知识架构与学生学习引导、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规划与学习思路、复合型的专业阅读与引导、复合型专业讲座与专业实践的开展、复合型案例课程开设等角度,对复合型性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及操作方式、方法等进行了探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规模、企业规模、用户规模、经济规模等都在快速增长之中,社会发展需要更多优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西北政法大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办学特色,开设了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复合型”培养目标。
美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重视综合能力培养,采用学历、非学历教育结合的方式,多数集中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多以MBA教育为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中明确注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可授予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学位。2010年12月,艾瑞咨询和阿里学院联合发布了电子商务行业首份《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及薪酬研究报告》,指出未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供需之间主要存在质的矛盾。
鉴于上述,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型目标的科学性毋庸置疑,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在办学中具体、有效实现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应以确保1+1=2前提,实现1+1>2为目标
(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复合的前提是各相关专业知识与技的获得。(1)应清晰认知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构成要素,以及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要求。(2)复合型人才培养涉及的专业不止一个,所有要素专业的课程无法全面设置,必须选择、优化、整合,而这一过程应确保使学生有相对完整的要素专业知识架构认知,明确要素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自我学习、实现的路径。(3)面对各要素专业繁杂的课程体系,应发挥专家功能,不局限于一校、一域之内,广泛论证,做好课程设置。
(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为内容,以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研究、创新、实践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复合型的课程是复合型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这些课程的设置应体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复合,课程教材、教学资料的引进应考量知识、技能跨界与复合的质量,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复合型能力。
二、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模范,学生听课、学范、体验思维,学习思路与方法。培养复合型的学生,首先要打破教师的单一思维模式,专业教师必须拓展复合型视野、提升复合型能力。学校可以送专业教师跨界学习、体验,培养教师的复合型观念与能力,可以引进电子商务及法律领域的复合型专家、学者、实业家与教师进行复合型研讨与交流,提升教师的复合型能力,还可以引进复合型的校外专家、学者、实业家做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复合型构成。
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学院应逐步跨学科专业安排教师到电子商务企业中参观、学习、挂职,请电子商务技术专家、运营管理专家、电子商务法律问题专家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还可以聘任上述专家做兼职教师,务实拓展、提升教师队伍的复合型视野和能力。
三、明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知识架构与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做好复合型学习与发展的规划
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树立与明晰应从专业启蒙教育入手,贯穿专业教育各环节、全过程。复合型理念不能仅停留在宏观理念上,而应做到有目标、有内容,重视阐释意义和明晰实践思路,给学生提供具体、科学的指导。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应融入招生简章、入学教育、专业及班级会议、本科生导师工作、课堂教学等环节与过程中,不断深入、细化揭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架构、内容及思路,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复合型学习方向和思路。就是要解决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重点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要向什么方向发展应完善什么、到什么度的问题。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合格法律人应该完成14门核心课程学习,并以此为框架辐射学习,从社会资质评价角度看,学生应以通过司法考试为标准,而从电子商务与法律专业角度出发,应以法理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为本,突出电子商务企业法律、电子商务合同法律、电子商务金融法律、民事诉讼法律等的学习。
四、复合型的专业阅读规划与引导
大学是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学习、读书,研究学问的地方,阅读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不陌生阅读,而对于如何选择、如何阅读、如何更有利于专业学习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并非明确,这便需要良好的引导。学生阅读规划的建立、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优化,需要专业教师通过确定的工作予以落实推广,学院应针对该问题明确思路、建立制度,通过专门的人和形式务实开展。教师可以向外寻找借鉴,向内积极探索,为学生推荐、开列阅读书目,开办专业阅读推广讲座、交流会等,为学生提供课程、专业阅读选择帮助,介绍阅读对象、内容及其与专业学习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向学生传授专业阅读的良好方法与思路。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阅读推广、推进制度,对学生自主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进行有效引导和督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开设复合型的专业讲座课,引入复合型的专业实践
课程设置与教学受到学制、学时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限制,只能有限保障专业学习,对于学习拓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总显捉襟见肘,学校内的专业教学与实践存在着客观的差异与差距。专业学习中,学生面对各课程、要素专业,复合型的感受与体验略显模糊,而面对综合实践时,复合型的能力认知与需求显得具体而明确。鉴于上述情况,学校应从专业实际出发,寻求社会合作,一方面把复合型的专家、实务工作者、实业家请进来,为师生开设讲座课,让学生通过这些复合型的专题讲座课获得复合型的专业认知,明晰复合型专业学习的方向、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与相关单位合作,设立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有计划安排学生参观、调研、实习,了解、感受、学习复合型的专业内容与实践,优化学习思路。
讲座的规划,主讲人的选择,实践场所与活动的选择等,应结合专业内容与学习进程进行,应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展开。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新生入校第一学年可安排“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人才应有的知识架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解决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等讲座,可安排学生到电子商务企业参观学习,建立电子商务运营的宏观、全景认知;在学生第三学年可安排“电子商务平台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及其挑战”、“电子商务活动中存在法律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等讲座,可安排学生到电子商务技术岗位、运营岗位、管理岗位等参与综合实践。
六、重点开设复合型的案例课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复合型案例课程的开设,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专业综合认知和思维、应用问题,是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提升功能的课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几个要素专业,存在什么程度的复合,这些决定复合型的案例课程的开设,案例课程开设应体现复合性,应有适格的复合型老师。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应开设“电子商务技术平台建设案例评析”、“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案例评析”、“电子商务法律问题案例评析”等课程。案例课程的开设,重在引导学生建立复合型专业认知,训练复合型思维与应用能力,重在开拓视野、授之以渔。
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是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的恒久、科学目标,与目标相比,实现目标的过程更显得意义重大,思路明晰,环节清楚,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务实的实践探索才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