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风现状及应对策略
初 春 李海波 高志远
高校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的学生群体的转变,旧方法不再适应新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此时,不断完善校园管理机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学习风气,简称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其含义为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它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风通过一种意识形态对学校全体成员进行综合的管理,并不断渗透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并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在优良的学风里,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情感认识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学生的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时下高校在学风现状
(一)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社会负面影响过多,是导致不良学风的根本原因。今天的学生大多志于考入知名大学想以此提高社会地位;今天的家庭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考入名牌大学一生无忧的阶段,很多同学把进入大学作为人生学习的终点,忽视了大学阶段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六十分万岁的落后思想在作祟,考前突击复习却收效甚微,如此恶性循环使学生丧志了斗志。从思想上漠视大学学习,一定会导致学风不浓、学风不正。
(二)旷课现象依然存在,即使是在管理规范,师资雄厚的名校旷课的现象也在所难免。由于基础较差,部分同学想学好课程,但是由于自身学习方法不当,仍然停留在高中的简单的学习方法上,只是单纯的预习,没有认真的思考其原理及内涵,不知道老师讲课的重点在哪里,自然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产生了放弃了听课想法。部分同学由于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管教,缺乏自控能力放纵自己,上课时间玩手机甚至干脆旷课。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一些学生是在家长的严格管束下完成学业的,进入大学,离开了家长的制约,有一种“解放”的感觉没能也不会对自己要求那么严格了,从而在学习上放松了对自己学业的要求。
二、全面推动加强学风建设,整体提升学风建设意识,全面促进学风发展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班级、寝室
宣传“团队学习”的理念。通过团队竞争的方式在班级和寝室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班级和寝室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大家庭。并树立典型班级和寝室,可以对同学们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大学寝室不再是单纯的休息的地方,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寝室气氛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融洽的寝室关系为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同寝室的同学共同进步。
(二)多组织集体活动,加强沟通交流
组织成立有助于学风建设的学习竞赛小组和社团,不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如专业知识竞赛,营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气氛。开展学习经验的总结交流会,让每位学生作自我小结,然后听取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并邀请任课老师现场进行指导,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听取各类主题报告,在成功的人的生活中获取经验和动力。通过种种方法增强能力的满足感和获得集体或他人的认同感,增强每位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
著名数学家徐利治说过:“兴趣使人忘记疲劳,乐趣使人精神充实,志趣使人坚毅持久,三趣具备,自学必有所成,能享健康长寿,且能成为后辈成才的明镜。”在学生生活中,设立了社团,加强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努力将“有趣”转变成“乐趣”甚至是“志趣”。
(四)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知识与美德的传播者,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修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形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淳朴的教学风气,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收到影响。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基本内容,是建设优良学风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它需要同学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拥有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也需要学校方完善管理措施、改进管理方式、制定相应的规矩,促使每一位同学遵守制度要求,共同建设优良的学风,促进学风的端正。学风建设是育人的基础,是学校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结合所学专业,确立合理的学业目标和生涯目标,为今后学业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中国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