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03 21:35:05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40 次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严 斌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地推陈出新和大量普及,互联网成了高校教师、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因此,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方式、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机遇,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渠道,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工作平台。具体来说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以下优势:

(一)互联网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形象和生动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可以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形象而直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多媒体”多重感官刺激功能,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在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世界还可以被模拟仿真,可以出现虚拟世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创造真实的受教育环境,三维的图象、虚拟的声音及感触可使受教育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二)互联网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时代感更强

思想政治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教材中关于国际关系、市场经济、社会制度等知识观点与社会热点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互联网的即时性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迅速获得这些热点信息。现在,网站都有很高的更新频率,一天 24 小时更新时事信息,能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将它报道出来或者直接进行现场直播。这种动态型的时事信息,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效果大大增强。

(三)互联网环境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发展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深层次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精神理念和思想动态。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和进行感情交流的主要场所,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地掌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明确外因对内因的推动作用,充分估计到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从而能够审时度势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疏通和引导。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更加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或网上与学生的交流中,对正确的加以表扬和宣传,对错误的或偏离社会主义的思想加以引导和纠正。

(四)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高校师生的交流方式

互联网所创造出的“虚拟社会”环境,使得人们以屏幕为界面进行交往,让大学生能够平等、民主地通过互联网与教育者进行交流,减少面对面交流的顾虑,避免师生间直接争论的尴尬,缓解面对面冲突引发的矛盾,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这种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了尊重,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能促进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于复杂的信息环境之中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趋多元化,这些让大学生的思想面临危机。加之西方腐朽文化借助于互联网进行强势传播和扩张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随之发生了改变和动摇。许多大学生因为沉迷于互联网而患上互联网综合症,这对大学生在学业、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淡化,奢靡之风有所蔓延,出现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淡化朋友道义和责任。这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积极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冲击大学生素质教育效果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它传达出来的现代理念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互联网中的每一个人,它导致了大学生思维方式渐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媒体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大学生,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诱导大学生用“看”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这会渐渐削弱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要在现实环境中践行和落实,过度依赖互联网会妨碍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面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现状,高校思政课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研究互联网环境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对策。

首先,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业务素质,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面对这些拥有各种丰富信息的教育对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坚定的政治立场,面对网络舆情,能正确进行分析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引导学生理性、辩证性的看问题。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活跃、厌恶说教灌输的特点,思政课教学要增强教改的力度,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能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展现出来。这需要教师既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掌控课堂的能力。因此,思政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利用互联网中的正能量,培养大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以振兴民族为己任,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基础。

第二,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发展态势迅猛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认知社会与世界的重要渠道。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与修养,它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并列成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具体包括对于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对于信息知识的掌握和对于信息技能的运用。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育大学生要善于从海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源中甄别和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第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教育平台。

互联网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高校应该在以微博、微信、校园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上牢牢把握话语权,以此保证教育者在课堂上、日常的正面教育中所取得的成效不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消减。应认识到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思想碰撞中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在学生中的广泛影响力和及时传播性,建立学校官方宣传教育部门的互联网平台,与打学生加强互动,将主流思想、主流价值观借助学生喜欢的轻松、幽默、凝练、草根化的网络语言在互联网平台上发散出去,从而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新阵地。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红色网站,改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被动局面,改善信息传输和接受的方式,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有效性。(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