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微时代”大学生学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08 21:10:2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73 次

“微时代”大学生学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杨梦迪

“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学业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以“微时代”为背景,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分析解决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象,同时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调查研究发现,学业倦怠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将倦怠(burnout)一词用于心理健康领域,主要用来描述人际服务领域中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本身的要求或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对工作缺少兴趣,感到厌烦,身心俱疲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同时,我国学者杨丽娴、连榕也对学业倦怠进行了定义:“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

一、“微时代”的大学生学业倦怠

“微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纷繁复杂,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是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而伴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微博、微信、QQ等“微工具”的出现,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信息交流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手机更新换代为智能手机,而且智能手机都可以上网,由于“微工具”是以手机为载体,相对于电脑来说,手机携带更加方便,手机越来越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随着“微工具”的功能更加丰富,因此大学生对“微工具”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大学生课内、课外玩手机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一道“风景”,大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业也因此受到影响,逐渐产生了学业倦怠的心理,更有甚者产生厌学的倾向。

二、“微时代”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科学、评价标准过于片面,只看重学历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导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同时,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等社会现实让很多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即自己现在学的知识没有意义,读书无用,有的学生甚至自暴自弃。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逐渐丧失了学习信心,学业倦怠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

(二)教育制度的影响

“微时代”的到来并没有改变我国的教育体制,目前,我国仍然是应试教育,在这一体制下,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在高考这条通道下进入大学的。高中阶段,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学生“升学率”,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就造成很多学生“高分低能”。学生进入大学,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没有完全消失,在考入大学之前的十几年中,学生处在一种高压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考上大学后,被压抑的情感会有一种非良性的爆发,产生不想再学习的心理,他们认为,上了大学就应该自由、放松,不再重视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丧失兴趣,导致学业倦怠。

(三)高校管理和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单一,只是以管为主,而教育引导的力量相对薄弱。学业倦怠是学生个人内部适应不良,从而出现逃课、作弊等不良现象,这些只是学业倦怠的外部表现。高校严格的管理只能从表面上遏制逃课、作弊等不良现象,但无法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内部的情绪倦怠和衰竭状况。在大学中很多学生不努力学习,但为了拿到毕业证书,学生就会想各种办法能在考试中达到及格的标准,因此抄袭就成了这部分学生唯一的手段。尽管很多大学出台了很多针对考试抄袭的处罚措施,但还是无法彻底遏制大学生考试抄袭的不良现象。这种不科学的管理间接地造成了学生心理上对学业的倦怠。

现在我国的高校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育形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学生在单一枯燥的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预计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消极被动,形成学业倦怠。

(四)大学生个人因素影响

大学生个人的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以及来源于其他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与身心健康状况,由于有些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欠缺,因此导致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热情减退、态度消极,最终把这种影响带到了学业领域,从而造成学业倦怠。

个人期待和现实存在的差距较大,大学生经过一段的学习后发现大学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丰富多彩,同时大学生入学后又要独自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如人际关系问题,适应性问题,学业上的问题,情感上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造成学业倦怠。

三、“微时代”大学生学业倦怠解决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社会上的企业和单位应正确地看待大学生,给大学生一个平等、公平的就业机会,杜绝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干扰。社会上的企业和单位不应该只看到大学生缺少工作经验的缺陷,更应该看到大学生自身的朝气、激情和创造力,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尽可能多的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使人才质量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成败与就业层次的关键性因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

大学除了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之外,还应该建立多方面、多方位的竞争机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会更强,有利于学校良好风气的建立,而良好的风气又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三)优化教育环境,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通过普及网络认知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传媒的平台与工具本质,科学、高效地使用网络传媒,理性、自律地参与网络生活;同时要强化关于网络技术运用的教育,教育学生正确操作网络媒体,正确获取、管理网络信息等。

其次,提升校园网络软硬环境,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投入,通过提高网速和配置、优化网络资源环境来引导学生正确地参加网络活动;另一方面,应当运用受大学生欢迎的技术,以微博、微信、QQ等网络载体,营造活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再次,高校应该把改革教学模式作为重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与互联网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形式多样、精练活泼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与传统的课堂、讲座、论坛、竞赛等教育方式相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大学生自身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规划;同时,大学生应该明晰自己肩负着自身的发展,家庭的幸福,社会的进步等重大责任,对学习的松懈和倦怠都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找准方向,在点滴学会积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微时代”的到来,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存在诱惑的同时又是一个促进自身发展的契机,“微工具”具有简短精炼,信息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大学生应该利用好手中的“微工具”,将其变成自己拓展学习、获取信息的“工具”而不是“玩具”。在“微时代”背景下,面对空前膨胀的信息,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汲取正能量,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学习。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基金项目:“微时代”大学生学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N20151306))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