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美术创新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创造力
孔现兰
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它严重阻碍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立志改革,我们要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尽可能帮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引导幼儿通过自主创作感受到创造和表现的极大乐趣,并为每个幼儿提供均等的机会,从小培养他们学会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社会能力,让每个幼儿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审视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在培养目标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出现了误区。教师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整体素质(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2.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
3.在教学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脱离儿童实际,使幼儿创造才能受到压抑。
4.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是否与教师的范例相一致为衡量标准,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具有美术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及介体差异。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违反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客观规律,压抑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构建美的空间,注重幼儿的经验积累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正如皮亚杰所说的“儿童看到、听到的东西越多,就越想多看多听” 儿童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的表现,我们在美术角为幼儿提供一块可以自由表现的空间,把他们在园里园外,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这块园地得到充分展示。我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尽可能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通过看、摸、尝,获得深刻的生活感受,进而指导他们用笔画出这些形象。所知越多,理解越深刻,进行美术活动的素材就越丰富,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
二、创设诱导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创作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那么,又该如何引导幼儿自主创作呢?
1.激发幼儿情感,在充满兴趣中创作
比如,画小兔,首先要带幼儿观察兔子蹲、跳和吃草,并让幼儿同兔子一起玩,然后拿出几张不同姿态的小兔图画,让幼儿同活泼可爱的兔子相比较,通过这样一步步引导,幼儿就对画兔子产生了兴趣,不仅能把兔子外形画出来,而且能够把兔子的各种形态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
2.启发想象意识,在思维飞扬中创作。
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精神自由、想象自由和表现自由。在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启发引导后,我们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泛灵论”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感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这其中,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出的童心、童趣,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三、尝试合作绘画,培养幼儿共同创新的协作意识 1.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合作却是幼儿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学会合作
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合作的时候,应该有意的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成功的合作,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充分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3.开展合作绘画活动的启示
尝试合作绘画,能够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它能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加富有意义,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思维。
四、创设均等机会,在美术活动中展现自我灵气 新《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这儿特别重视对人文的关怀,对幼儿的关注(所有的幼儿,而不是个别具有艺术才能和艺术天赋的幼儿),这也充分体现了当代儿童观“给每个幼儿均等的机会,通过教育让每个幼儿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如果教师以同一标准去评价每位幼儿的美术作品,许多幼儿的积极性会由此受挫,对创造的兴趣更无从谈起。教师应赞赏幼儿的每一个创意,鼓励幼儿获得的成功和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教师对幼儿抱有殷切希望时,幼儿会不知不觉的变好;当教师对幼儿失去信心时,幼儿也往往会越变越坏。如果教师对幼儿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幼儿自己也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反之,会增强幼儿的绘画热情,对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热情。 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正确把握教学的策略,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幼儿兴趣,满足不同需求,激发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产生质疑和想象,使幼儿美术活动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面对新型教育改革挑战,我们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敢于尝试,真正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作者单位: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