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痴”读红楼
发布时间:2015-11-19 19:10:23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14 次

“痴”读红楼

  廖华玉

《红楼梦》是中学课外阅读推荐的一部经典名著,学生如何去阅读?如何打开《红楼梦》的一扇门?本文试着从“痴”字入手,以“香菱痴迷学诗”、“宝黛痴心相恋”,“曹公痴颠著书”三个方面探讨红楼,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红楼,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部红楼,引得多少痴迷人。芸芸众生,可有我影子?“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哪止是曹雪芹痴,后世更多痴迷者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又说“欣赏文学作品,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有感于此,想用“痴”来引导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促进学生的理解,获得初步认知,也期待跟我一样的红楼痴迷者越来越多。

一、香菱痴迷学诗

《红楼梦》是女性的讴歌,也是女性的悲剧。

在这样一群美丽的芳影中,唯独有一道与众不同的景色。她就是香菱,游移在大观园中的一股令人怜惜的清香。“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是香菱的判词,她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

也许香菱坎坷的命运也让曹公感叹,于是有了一出香菱学诗的好戏。黛玉以“月”为题,要求香菱诌去。“香菱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终得一首,黛玉看了认为不可,要求再作一首。“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这没什么,还有呢!香菱挖心搜胆,耳不旁听,两眼鳏鳏,梦中折腾了两句“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终得大家赞赏。

香菱学诗,如痴如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才有她所追求的纯洁,才有她所渴望的爱与关怀,才有她所倾诉的千古知音,才有她所日思夜想的亲情,这也许是香菱执着痴迷诗歌的原因吧。

在香菱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时候,我们遇到接二连三的打击,往往就会自暴自弃,可是香菱没有。尤其现在的九零后,老师还没开始训,父母才唠叨,朋友吵两句,小小打击刚刚来,他们就跟老师罢工,跟父母闹情绪,跟朋友分手,跟挫折跳楼。香菱面对命运的坎坷,淡然一笑的态度,是否值得我们学习?香菱作诗接二连三失败却又不放弃的执着,是否值得我们借鉴?但愿我们和学生,透过香菱,能学到更多,能感触更深。

其实香菱的痴,是她想逃离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二、宝黛痴心相恋

水来,我在水中等你。

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这是宝黛爱情最好的写证。世间有一种“一见钟情”的爱情,但往往不果而终。

当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林黛玉的反应却是心下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俩个人经过长久相处,思想上的交流,终于互相引为知己,最后建立了生死不渝的爱情。

但是宝玉的婚姻决定权却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就导致了爱情产生悲剧的原因。最终是黛玉因失去了宝玉而同时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宝玉因为黛玉的死逝而痴呆出家。宝玉是痴情于黛玉的,痴到极处,情到极处。黛玉走后,他错把袭人当成了黛玉 ,他拉着袭人 ,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 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是宝玉的痴情哭诉。他们至纯至深的爱情,自此只有深深的思念。

宝黛收获的,是一出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

在宝黛的爱情故事里,我们又能收获到什么呢?很多时候,我看着身边的学生牵手,看着他们生死相誓,看着他们分了又合,合了又分,看着他们吵吵闹闹,看着他们耽误了学习,看着他们浪费了大好青春,我深感焦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候,我会推荐他们看看宝黛的爱情故事,希望他们能从宝黛的身上体会到真正的爱情。

其实宝黛的痴,是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罢了。


三、曹公痴颠著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内心独白,他盼望有人理解。可是,百年来几人能懂?几人能味?不管荒唐也好,心酸也罢,全因一个“痴”字作怪。

《红楼梦》的出世,曹雪芹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创作的。曹雪芹自北迁后,过着“举家食粥酒长赊”的穷困生活。为了维持家计,有时靠卖字、画画为生,有时甚至需要朋友的接济。尽管生活艰辛,世道炎凉,曹雪芹还是毅然决然地开始痴心创作。

曹雪芹泪尽而逝,《红楼梦》半稿醒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实自曹雪芹写《红楼梦》起,何止十年间,直到他去世前,还在奋笔疾书,算起来有二十年之久。一个人,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写一本书,这本书注定是不朽的。乾隆二十八年(1763),曹雪芹最心爱的也是唯一的儿子得病死了,他在无比的悲痛中奋笔疾书渡过了“漫长”的岁月,终于在除夕之夜(1764)因病无医离开人世。享年48岁。“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是不朽的,曹雪芹也是不朽的。

曹雪芹短暂却灿烂的一生,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细想作为平凡的教师,能否抵御五彩缤纷的世界,甘心作一只孺子牛,默默耕耘,不问结果,只为付出?能否在悠静的校园里,安心教书,立命著书?作为莘莘学子,又能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美好的,只要你肯付出。

其实曹公的痴,是他对社会无情的控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掩卷沉思,万千感慨,却无从话起,竟惶恐不安。为书中女子不安,为宝黛爱情惋惜,为曹公书写善恶惶恐……更多的是痴迷。古今多少儿女,堪比昨日黄花瘦,洒下眼泪无数。这眼泪是痴男怨女的魂魄,还是曹雪芹心血的呼唤,亦或痴迷者感动的写照?何必探究呢,这世间唯一个“痴”字了得。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保安学校)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