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探析
申海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们爱上语文。
赏识教育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只赏识而不批评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能使学生充满骄傲感、满足感。但是中国的教育环境不能够很好地去实现赏识教育,因为每个班的学生太多,一个班将近七八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却是有限的,有时我也想去赏识更多的学生,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允许,学生太多,成为我的困惑。我终于明白了一句话: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在我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很顽皮,上课从不认真听讲,我差点也想放弃他,但是我想到了那句话: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于是我就想用什么方法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开始观察他,注意他。有一次,我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故意叫他回答,他回答对了,可能对于其他同学回答出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他回答出这个问题后,我对他加以肯定,刻意表扬他,他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从那节课后,我发现他上课认真了许多,对我提出的问题总是积极去思考,家长也向我表示感谢,说孩子现在对学习语文很有兴趣。所以,在我看来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给你的语言一点趣味,让大家喜欢听你说话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工具,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小学语文的教学大纲在学生的口语练习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指示。
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交际网络,他们都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欢。我现在所带的这班学生,那可算是个个“胆大妄为”。只要在课堂上给他们一点点空间讨论,不把你吵个“天翻地覆”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可见他们太喜欢讨论了。学生有讨论的自由,我们可不能随便抹杀。但是,最令人头痛的是:为什么他们就不按照你的规矩来呢?我想大家的心里都闪现过这样的问题吧?更可怕的还是他们这么一番“撕杀”却得不到老师所渴望的结局。
我也见过许多的文章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有一番详细的解释。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落到了一点上面:讨论要有针对性,带着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一方面这个结论确实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不是给学生带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么?更麻烦的问题来了,到底这里的针对性又是什么?难道每篇文章都有明确的针对性问题么?一个针对性可不能从开始讨论一直持续到讨论的结束的,学生们很容易厌倦一堂课抓住一个问题一直讲。
人是灵活的,随机应变可是人类的特权。当然,我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可没忘记紧紧抓住学生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逐步延伸与拓展知识,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老师都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仅在课堂上灵活地解决了一个个重难点,而且也为学生提供和开拓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二、运用鼓励性语言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而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可和评价。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具有鼓励性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但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儿的职业,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来传递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用多鼓励性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必然充满活力,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去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注意事项
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说:“读得很好,真棒”。而另一位老师评价说:“你读得很流畅,很好。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把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果然,这次学生读得更加完美。这种评价针对性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克服不良习惯。
总之,教学中,由于进行赏识教育,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到张扬。赏识的方法千千万,赏识的结果万万千。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能赏识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让我们继续努力,坚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多多。老师们,给孩子一份赏识,一份真爱吧,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甘霖,用教师爱的心雨,浇灌孩子们,使之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