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爱的教育》的再度繁荣
发布时间:2015-12-23 10:36:48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354 次

《爱的教育》的再度繁荣

金 利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爱的教育》在我国广为流传。除了流传甚广的夏丏尊先生的经典版本除外,出现了诸多的翻译、改编和缩写版本,使得这本亚米契斯的经典之作以各种面目出现在家长和孩子面前。

   1909年包天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杂志》上发表《馨儿就学记》,该书转译日本杉谷代水于1902年发表的《学童日志》,这是《爱的教育》在我国的第一次亮相,以后的106年来,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品Cuore以各种面目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其中广为流传的当属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翻译的经典版本《爱的教育》。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爱的教育》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断层。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及中国学校教育的不断变化,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改善,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对此书的翻译、改编和缩写。尤其是2006年之后,《爱的教育》更是以不同的形式和面貌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小书店,纵观过去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据笔者考录,1991年到2014年的24年间,《爱的教育》约175个版本,先后有近130家出版社出版过此书,很多出版社曾反复多次刊印此书。除了工作室以及集体的编著改写之外,其中不乏优秀的译者,被大家所熟知的有王干卿先生,他的版本是直接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另2006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也推出由马默直接从意大利文译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样直接从意大利文译成汉语,就保持了这部日记体著作的原汁原味。除了普遍意义上的汉语版本,还有英语以及中英对照的版本,比如2007年由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孟春红译的版本就是中英对照以及2006年广州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本。而且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维语和哈萨克语版本。在地域上,除了大陆大量的刊印《爱的教育》外,台湾多家出版公司也相继再版《爱的教育》。这样,《爱的教育》在我国各地的传播又迎来了新的高潮。

此期间《爱的教育》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译者众多、关注出版该书的出版社多

除了夏丏尊先生这位功不可没的翻译者之外,此期间涌现出大量对于《爱的教育》的译者,他们或是直接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像王干卿先生。更多的是从英译本或日译本转译而来。而改编、节选者大多是以夏译本为脚本进行再创作,比如2007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爱的教育》便是由夏丏尊译,谢不谦改写。

91年和93有比欧米尼缩写,田淑芳译本。

92年有田行,成方,肖波改编;并由邵波,留意绘画的连环画译本。

94年有德华等改编,李清白等绘的改编连环画版本。

96年有王钰改写的版本。

97的译者有陈蔚然和李紫。

98年有王干卿的译本。

2001年有马默的全译本。

2003年有新蕾出版社鲍风云的改编版。

2005年有由陈明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2006年有译者刘月樵、何忆等。

2009年有译者文实草等。

2010年有译者朱银,米夏等。这一年涌现出大量的改写版本,其中改编译者有秦文君、李琳等。

2011年有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宋璐璐译的版本等等。

2010年之后更是百花齐放,2010年就有19家出版社出版了该书。2011年和2012年分别有20家出版社发行了此书,其中2011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由夏丏尊译的中英对照版本,2012年译林出版社又出版了英语版的《爱的教育》,2013年有17家出版社出版出版该书。2014年现在可查阅的有5种版本。

由此可见这24年间,《爱的教育》的译者之多,关注该书的出版社之多,据笔者考录此期间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社及出版公司就有128个。这在翻译界,在儿童文学的翻译史上,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爱的教育》这本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

   二、语言更加通俗、风格更加丰富、装帧更加精美

且不说包天笑首次翻译的《馨儿就学记》是用文言白话文,现在已经几乎没有读者愿意读这种版本。就连夏先生的畅销版本现在读来也颇为费劲,很多字词现在已经不用,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大都不符。作为一本不朽的儿童文学作品,其读者受众本来大都是青少年儿童群体,故而现在的译者在翻译时语言更加的贴近生活。如1980年6月出版的由夏丏尊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日记第一则题目定为“始业日”,现在译为“开学的第一天”。2002年9月出版的由姚静译的版本就将其译为“开学的第一天”,其次像夏版本有比较长的段落,姚静版本就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且姚静版本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僻字都进行了拼音标注,如,“安利柯(kē)”,“代尔卡蒂(dì)”“叨(dāo)念”等。

设计上也更加的人性化,书中附着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这当然得益于夏先生最初出版此书的时候,就有丰子恺先生附上了精美的封面和插图,并由朱自清先生进行校正。后来大家纷纷效仿此版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扬光大,对于9到13岁的孩子来说,有精美插图的书会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2007年1月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董岩翻译的版本的设计就更加的儿童化,此书除了每一页的页眉页脚都有小的插图之外,文中还有相应的别出心裁的漫画,而且讲故事的字体和书信的字体也明显区别于正文。

   三、多为改编、缩写和连环画本

此期间的版本全译的比较少,大多是节选、改写、缩写。

在整理资料的时候笔者发现忠于原著从头至尾翻译的越来越少,从中截取部分章节、或者缩写、以之前前辈的译本为脚本改编的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爱的教育》在中国的普及情况。一些东西一旦成为经典,接下来就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版本。对于《爱的教育》的各种改编和缩写,我们要以中庸的态度来看待。毕竟亚米契斯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显得有些久远,而且背景自然是大不同,把《爱的教育》中优秀的日记及每月例话节选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整合为优秀的读本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四、地域上更加普及,语种上更加多样

   除了普遍意义上大陆各地《爱的教育》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台湾、香港等地也发行了此书,使得《爱的教育》的流通在地域上呈现出大江南北、海峡两岸遍地开花的景象。2011年台湾北部的新北的木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出版发行了王干卿的译本;2006年台北的明天国际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由吕丽娜改写,奇异堡图文工作室插画的版本,并列题名为《我的第一本文学日记》;1996年台北的希代书版公司出版了由康华伦审订的《爱的教育》选集。1984年香港的有成图书贸易公司也出版了夏丏尊译本的选集。

  而且在我国还有该书的小语种翻译。早在198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由阿不力孜·买买提译的维语版本。2012年新疆出版社出版了由erbol abdildabek uli翻译的哈萨克语版本。这样有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就更加方便少数民族的孩子阅读,也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

但是各种版本竞相开花繁华昌盛之时,也相应的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2001年我国教育部指定《爱的教育》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而且《爱的教育》的节选篇目也被选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各方面的重视也是那么多家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出版《爱的教育》的原因,在这样的大形势下,难免有个别出版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混淆视听,印刷大量的盗版书籍,或者张冠李戴,偷取别人的翻译成果冠上自己的名字进行出版发行,这就导致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翻译质量鱼龙混杂,这样遭殃的就是毫不知情的读者群体,像王干卿先生就曾说《爱的教育》在国内有60个版本的译著,涉嫌侵权的盗版之作就有40个。

其次,很多译者和出版社出版该书的选集,或者缩写,以达到速成。这固然有好的一方面,笔者在前面也已经提及,但是这样难免就破坏了原著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原著的作者亚米契斯通过该书日记体的连贯性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自己内心教育的理想国。如果单单只抽取其中的一部分,难免会曲解作者的本意。让小读者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翻译的优劣、译品的生存情况与译者息息相关,因为译者众多,译者的水平也不同。有人是从英译本或者日译本转译而来,从意大利文译成英文或日文的时候已经存在一定的偏差,然后又转译为中文,这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译本和原著之间就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有些译者在翻译、改编作品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改变文章的意思,注入了自己的主体意识。

《爱的教育》体现出文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杂糅,90年代后的繁荣有相当的商业成分在内,所谓负面影响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但也未必是坏事。毕竟文学生产不仅仅是精神生产,也是物质生产。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