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现状调查
张永明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分布情况、经营现状、教练员和健身会员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做了调查,揭示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经营现状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随着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羽毛球这项运动越来越受大家所喜爱,兰州市的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在此也迅速的发展起来。结合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教练员及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加强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建设,提高教练员和羽毛球爱好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行机制
兰州市有着众多的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研究方便,本论文按照业余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将其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经营型俱乐部、准经营型俱乐部、单位型俱乐部、自发组织型俱乐部。
二、创建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目的的调查与分析
15家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创建目的:便于球友锻炼、交流、娱乐的羽毛球俱乐部占 52%,为了推动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羽毛球俱乐部占 30%,追求利润同时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的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占10%,追求利润、获得经济效益的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占8%。从这个调查结果看,大部份兰州市羽毛球俱乐部是由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这些俱乐部的成立,纯粹是出于对羽毛球运动的追求和热爱。
三、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场馆设施情况
羽毛球馆内的主要设施条件,包括球馆的高度、照明设施、地板材料、场馆内的颜色、球场与球场的距离、场地的舒适度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场馆大多是由排球场和篮球场改建成的,例如:文化宫、兰石厂等。被调查的 15家球馆中有10家高度高于9米,占调查总数的 66.67%。现场观察可知,有些高度不够的羽毛球场馆是经过加高来改善的。
四、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模式
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管理包括俱乐部的内部、外部管理以及综合管理。业余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应该在市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俱乐部可以借鉴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成功的经验,聘请专人或者第三方对俱乐部的日常运作进行一定的管理和规划,进行企业化,规模化、连锁化管理。地区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引导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科学发展,给予其一定的帮助和扶持。
五、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教练员队伍基本状况的调研与分析
(一)教练员的性别、年龄、学历情况
调查的15名教练员中,男性占了85%,女性只占到15%。教练员性别比例不平衡;教练员年龄分布情况,被调查教练员,其中21-30岁的占有60%,30-40岁的占28%,20岁以下的占6%,40岁以上的占6%。其中男性占85%,女性占15%。这表明,羽毛球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技术性要求很强,大部分消费者希望教练员年龄在40岁以上,认为羽毛球的技术经验与年龄成正比。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教练人员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占 69%、体育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和学生,占 26%、练球比较早基础比较好的业余爱好者组成,占 5%。
六、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参与者的年龄结构分析
调查得知: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为从18岁到45岁,其中中青年最多。究其原因,是因为中青年一般都有稳定的工作,经济独立,收入逐渐增加,且可以自由支配,他们也最喜欢能同时满足健身、娱乐和社会交往的运动项目。45 岁以上人群较少。所以,参加羽毛球运动人群的年龄段分布较广,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调查显示,男性比例远远大于女性。可见,羽毛球参与者对男性的吸引力显着高于女性。羽毛球属于对抗性强、较为激烈的运动。在运动中,通过对抗表达出男性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敏捷等特征,同时也有助于宣泄生活、工作压力。
七、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参与者的消费状况调查
调查显示,兰州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参与者每次活动的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 15-30 元之间,这部份的消费人群占调查总数的48.65%,30-40元的排在第二,占调查总数的 38.92%。15 元及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 6.49%。这说明经济基础是参与羽毛球运动的重要条件。
八、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球馆数量不足,制约俱乐部的发展规模。大部分管理者对羽毛球运动装备等消费用品不重视,同时对羽毛球培训服务等也不是很重视,他们没有意识到羽毛球培训市场的开发价值,这些都使得羽毛球健身市场相对滞后。
(二)建议
完善和加强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场馆设施的建设,合理利用有效资源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明确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管理条件,建立起较完善的制度,强化羽毛球健身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法规意识,实施协调监督和宏观指导,做到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