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语文素质教育的“金字塔”
常 海 乔 聪
倍受瞩目的语文素质教育究竟路在何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们认为:语文素质教育包含四个层面,即技术使用层面;人文价值层面;创造精神层面;人格养成层面。这四个层面相互依托,立体支撑,构成了一座语文素质教育的“金字塔”。如图:
一、技术使用层面,语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强化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诚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所说“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山岳一样伟大。”因而,学好汉语的相关知识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沉甸甸的责任。同时语文课既是解读其他科目的钥匙又是生活中阅读、交流的工具,具有很强的技术使用性。
从传统的教育经验到现实的语文教学,表面上似乎都很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但实际上却是用考点和非考点的简单二分法将其划开,必考知识反复练习,生吞活剥,死记硬背;非考点知识则泛泛而读,甚至视而不见。一旦进入高校,那些生搬硬套的考点知识也就逐渐悄然遗忘,平时还能马虎过去待到写个年终总结或毕业论文什么的便毛病多多。
触目惊心的现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强化语文教育的技术使用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四种教学理念和五个关键策略,来夯实语文素质教育的“金字塔”塔基:
四种教学理念是:
1.学会学习:要求掌握一般的学习能力,这是语文工具理性的一种本质要求;
2.学会鉴赏: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3.学会方法:要求自主掌握学习方法,鉴赏方法,文本批评方法,泛读理解的方法,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方法,探索推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的方法,研究的方法;
4.学会科研:要求既会习得,也能研究。
五个关键策略是:
1.语:语言训练,话语分析。
2.美:审美鉴赏,才情灵性。
3.识:大量阅读,博学通识。
4.智:自由创造,发展思想。
5.法:掌握方法,善于学习。
四种理念便是教学目标,五个策略即是从5个方面建构的一个教育系统链接:基础技术→艺术升华→视野广阔→理性智慧→无限学力。
当然整个教学进程中我们认为必须严格执行语文水平考核,树立语文教育的权威性。这里所指的语文考核,并非传统应试教育中对学生机械识记的单一检查,而是对学生掌握运用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的多元评估,在原有的普通话等级过关,三笔字书写达标的基础上增设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语言组织的逻辑条理,以及更高品位约束的审美鉴赏能力等项目,整合生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语文水平测试方案》定位评价系数,全面强化达标,并提升到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高度。
二、人文价值层面·语文素质教育的底蕴发掘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人文教育,因为语文天生就是大语文,是人文性开放式的宇宙,具有永恒的人文魅力,有容乃大,体大思深,情韵悠长,众所周知,自古以来,语文便是传经布道的主要载体,而所谓的“经”“道”是讲修身立命、为人处世的系统事理,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今天看来,语文的这一功能依旧不得放弃或忽视,否则必将动摇整个教育行为的基础,如果不在人生、社会、历史、心理、文化、哲学、宗教、道德的沟通联系中学习语文,则实难获得理性智慧、独立的思想力量与精神品格,即对人生终极目的关怀,对未来未知世界的热烈向往,对生命的深切关爱。
我们极力呼唤人文价值的回归,在语文教育中努力发掘人文价值底蕴,弘扬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命力的人文内涵。
具体说来应包括:
(一)环境意识,人文精神首先表现为对人和环境关系的关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都极力强调了人和环境的融洽和同一教材中也有不少表现畅游山水、流连古迹的抒情写意之作再与土地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的现实参照对比,环境意识自然得以确立,由此我们提倡:“游山玩水”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二) 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人文精神是对生命的一种脉脉温情,是从生命到文化的体验发现,即对生命过程的冥思,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对不幸者的悲悯,对孤独死亡的深刻体验,读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墓地中所说的那段话,一切都将得到阐释。因而我们说,没有对文学文本的精深探索,细细品味,则不可能掌握语言,不可能具有才情灵性,不可能形成思想,不可能融汇贯通,不可能生成方法,不可能具有悟性。
(三)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等,无疑是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不能相信,离开了人文精神的语文课会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我们也不敢相信,一个没有人文精神的教师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不会相信,没有接受人文精神陶冶的学生能够成为生命本体意义上的“人”。
发掘就是探索,这里试举三种模式概略说明之:
(四)从质疑问难到批判性探索。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问题开始,其中要培养学生对教材和定说进行批判探索:“尽信书不如无书。”
(五)鉴赏的多元性与批评的创造性。引导和鼓励不同的鉴赏、批评解释,提供和提示多种批评方法进行探究。例如《诗经·秦风·蒹葭》作为爱情诗;作为象征哲学;作为审美意境;是悲剧?(追求不得而永远执着)是喜剧?(爱情的游戏);是心理幻觉剧?(所谓伊人只是一具幻想的影子)。
(六)引入学术界的前沿讨论,引导参与探究。例如:王朔批金庸,你怎么看?有人说张艺谋的电影不能反映中国人的真实面貌,他专门表现中国人的丑陋面以取悦西方,你认为怎样?你怎样看卫慧的“美女文学”?
三、创造精神层面·语文素质教育的价值超越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久而久之,教师变成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教书匠;学生成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学习也就成了一种非我的“异化”劳动。而现代教育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目标的教育,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发现一种研究,一种创造,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要义就在于: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会提问题,善提问题,创造性地提问题,不仅能提问题,还要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尤其要培养学生在诸多问题中发现新的联系,寻找新的突破口,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旧教育体制的价值取向全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创造的前提是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其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勇敢地尝试,大胆地实践;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有充分的自由来提问;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与大自然为友,对宇宙发问,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大信息开放式地融汇贯通现代性系统化地追根究底,只有解放了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其原创性的发现灵气、才情悟思以及内在的独立风格的创造力;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询问去思考,“其入,则湛然清明;其出,则处理万机”,点燃创造的火花,使其感到思想和生命在“轻舞飞扬”……
(二)创造的关键是行动。鼓励学生大胆行动,在行动中创新,让学生去研究,写论文,独立进行解决课题的学习,促使学生从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走向多元化思考。我们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突破口——
阅读教学:①阅读内容的多元化。从单一的课堂延展到广阔的课外领域,从文学文本拓深至影视光盘——这里我们也有两个特别的呼吁:大而言之,就冲科教兴国吧,何不把花成百上千万元拍了秦朝拍清朝,拍了连续拍续集的钱,用来拍科教片,拍它个“上穷碧落下黄泉”,源源不断地供给教学,甚而至于让科普知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变无聊为有益,化腐朽为神奇,那实物的活灵活现,情理的深入浅出,怎能不让人惊心动魄,又怎能“纸上得来终觉浅”呢?小而言之,就我们沈大师院新民分院的现有条件,自制多媒体教材库,大规模地让书面文字实物化,让大千世界电教化,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支神奇的拐杖,这将是怎样一道壮丽的语文素质教育的风景!②阅读手段的多元化。听广播、录音,欣赏电视诗歌散文,上语文实验课,不一而足;③阅读思维的多元化,引导学生自由想像,各抒己见,自圆其说不做结论性的总结,如鲁迅的《伤逝》中,作为知识女性,子君完全可以到社会上工作,她为什么不去找工作而是悄然死去?你能为子君设计几种可能的结局吗?
写作教学:①命题多元化,命题、半命题、自命题,异彩纷呈;②写作语体多元化。戏剧小说散文诗歌,争奇斗艳;③写作顺序多元化,顺叙、倒叙平叙、插叙,波澜起伏;④写作思维角度多元化。伤春、惜春、爱春怨春,激情澎湃。
对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的多元化思考,则必将导致创造的实质是新价值的产生,即“教育—创造”,从而超越了传统教育的“教育——考试”的价值模式。
四、人格养成层面·语文素质教育的境界提升
陶行知先生在论及创造教育时说:“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即是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成为一个美的人,使其智商得到开发的同时,欠发达的情商也大面积丰收,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既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特别在如今的理想沉论、道德滑坡、精神失落的现实面前更从反面向我们语文教育提出了迫切的人格塑造要求。
(一)确立崇高的人格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博大胸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进取勇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品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忱,等等,无疑均是崇高人格理想的范式,语文教育中为学生确定崇高的人格理想,无异为他们的心灵点燃了一盏明灯。
(二)从作文到做人,规范学生的人格实践模式。“文如其人"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对学生作文情感、价值定向的引导,让他们在直面生活鞭挞丑恶、颂扬真善美的写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巩固其人格理想,并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作文和做人一体化,建立起高尚的人格品质。塑造高尚的人格,永远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永远是语文素质教育到“金字塔”中最辉煌的峰巅!(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基金项目: 2014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自觉性的研究与实践——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项目批准号:UPRP2014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