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琼
文明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的文明礼仪习惯有利于维护社会道德并展现国民素质。然而,因为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加之缺少适宜的家庭教育,以及周围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导致我国农村中学生所接受的文明礼仪教育普遍落后,从而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在农村教学中的实际开展状况,在下文将针对农村中学生所体现出的不文明的礼仪习惯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约定了一些行为规范并一直遵守,这便是文明礼仪,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应当坚守的最基本的规则。我国一直被号称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因此,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同样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体现。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均匀分配,城市与农村的教学质量差别极大,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教师资源的软件配置方面,还能够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仪习惯中窥探一二。
一、什么是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囊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小至个人的外表整理、行动举止以及说话谈吐等是否符合礼仪的要求,大至与他人之间的交往,涉及到社会道德规范等许多内容,遵循“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引导人们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创造更加和谐的人际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阻碍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许多农村家庭中,父母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往往会选择去发达的大城市打工,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家长的正确引导。而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家长因为所受教育程度低,自身便缺乏必要的文明礼仪常识,生活举止也往往粗俗鄙陋,例如说脏话、赌博、酗酒等,并且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在子女犯错时不能正确引导,经常非打即骂,难免给学生的礼仪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
家庭教育是人类接受的最早教育,并且具有长期性、终身性的特点,对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校教育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但其效果是短暂的,并且其影响力也绝对比不上家长的“言传身教”,所以家庭礼仪文明教育的缺失往往给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如何针对家庭教育的不足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学校文明礼仪习惯教育中的一道难题。
(二)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
在当今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工作依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会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也养成了唯分数至上的观念,“一心只读圣贤书,不问礼仪为何物”。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封闭,对于新科学教育理念的接收速度较慢,所以农村地区的教师也很难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教育只是次要的小事,甚至根本不需要经由学校来教育,学生自己就能从生活中学会,学生只要考试成绩好便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三)社会的不良影响
中学生虽然生活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保护中,但社会中的不良影响依然无孔不入,给文明教育造成阻碍。例如,学校周边的黑网吧、互联网上蔓延的色情广告、路边随处可见的赌博机和游戏厅都严重腐蚀着学生单纯的心理,影响着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如逃课才能显得有个性,打架才是真爷们,爆粗口才能展现男子汉的气概,早恋才叫做不荒废光阴,这些不良行为都严重地阻碍着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
三、培养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措施
(一)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教师必须让家长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弥补农村家庭在教育方面的不足,为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比如针对爱说脏话的家长,教师应当进行适当提醒,让他们不要在孩子面前“出口成脏”,以免学生进行模仿。
(二)改善学校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是传授学生正确的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环节,针对农村高中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不良习惯,教师必须细心纠正,利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习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例如在高中英语第一单元“Friendship”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借此引出“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喜欢的朋友必须具有什么样的品行?”“如果你的朋友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你还愿意和他做朋友吗?”等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赢得友谊的重要因素,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农村文明礼仪教育在家庭和学校教育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对于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引起重视,只有加大农村礼仪教育的力度,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我国的国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临着更多的阻碍,而中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文明礼仪习惯的关键阶段,为促进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必须投入足够的重视,通过为学生构建起必需的文明礼仪环境,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正确的礼仪规范,注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从而提升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