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改革
杨凤芝
高中时期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然而,传统的模式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需求,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高中生物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氛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是高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将结合具体实例,具体分析高中生物课改的方法。
以笔者个人观点,高中生物课堂中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氛围过于低沉。为了解除传统理念的束缚,教师应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自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为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
一、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教学改进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需求,创造合理的教学环境。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之所以难以提升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是因为在课堂中受到诸多限制,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方式。由于传统模式的束缚,学生在课堂中思维受限,且没有自我探索的自由。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课堂改革中,应解除学生思维的束缚,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自由。
首先,教师要想办法打破学生对课堂的传统认知,解除思想枷锁,以便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对高中生而言,只有新颖的教学环境和课堂中的自由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这是课堂中需要着重改进的地方。同时,教师也要打破心中的程序化认知,发挥想象,改变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章节,教师讲解生物链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生态系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在课堂中引入一个生态系统,让学生在生态系统中寻找到一个生物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锻炼学生其他的能力,例如观察能力等等。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除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由,教师更应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传统教法的影响,学生的自主能力并没有得到长足的进步。独立性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深层次学习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生的心理是独立学习的主要障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对独立学习拥有一定的惰性。在平时的生物课堂中,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并且在互动中,教师要能够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眼神交流,肢体动作,语言等方式,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强大的自信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
其次,为了保护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的能力有限,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学生的过错,教师应重点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一味的指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会影响学生独立学习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自身的不足,将错误转变为自身的进步。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帮助
在课堂改革中,除了学生的努力,教师的引导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生的年龄尚小,能力有限,在学习中有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这是很难避免的问题,教师应正视这个情况。学习的阻碍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教师要合理利用,既要保证对学生的磨砺,也要防止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为了保证学生的顺利学习,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教师也要注意帮助的方式,直接告知答案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直接告诉答案的方式虽然简单有效,但是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收获,学习困难的磨砺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了保护学生的情绪,教师应采用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得知,学生羞于提问的原因是与教师没有良好的沟通关系。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也是课堂改革的重点之一。由于教师的社交经验丰富,应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和需求。对学生而言,也要改变对教师的看法,尝试与教师做朋友,在这种关系中促进自身的进步。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决定课堂改革的关键因素。
高中生物课堂改革,是新课改大环境下的趋势使然,对培养学生的生物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笔者个人观点,生物课改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需求有足够的认识,并能据此作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传统的生物教学,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开始教学改革。为了促进课堂改革的整体性,师生之间应增加交流的频率。对教师而言,良好的师生交流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动态,并以此作为课堂改革的调整依据。而学生也可以在交流中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