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郭 燕
贵州省瓮安一小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每个学生都应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然而,由于社会竞争等外在因素和教育本身的影响,当前的教育逐渐丧失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良好的作品,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导致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推动时代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的个人能力。当前的社会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应该努力培养创新能力。美术,是一门需要想象力的学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没有展示自己想法的自主性,想象力受到了束缚,创新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能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情境,使学生获得高昂的学习热情。
一、创新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小学生,接触美术的时间不长,具有一定可塑性。对美术这一学科而言,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思维。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增强个人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美术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除了美术之外,创新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如数学,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灵活的思维,可以不受固定解题方法的束缚,这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给予学生一些主动权
美术,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需要学生用有一定的自由思考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形成创新性思维。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首先要解除学生思想的束缚。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中给予一定的自由,让学生有抒发自己的观点,进行艺术创作的空间。例如,在《动物的故事》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授课的权利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想法。多数学生都有喜爱的动物,都有对它独特的感情。学生没有思想的包袱,可以自由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当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性,思维便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1、教师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布置合适的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应切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展示。这个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2、赋予学生一定自主性,让他们做学习主人
以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一定独立性,教师和学生没有互动的机会。这种课堂氛围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例如《会转的玩具》这一节,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能够“转”的玩具。玩具对小学生而言并不陌生,玩具本身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之前,教师要做一定的准备,以做玩具为例,教师要布置教学任务以及在制作玩具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在学生制作玩具的同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一些帮助。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带着学生制作,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完成一个作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对学习也充满了动力。
3、教师要维持一定的课堂秩序
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在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的同时,也要维持一定的课堂秩序。老师应能够把握学生的情绪,在保证课堂秩序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变化有敏锐的观察,在学生的情绪失控的同时及时制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情境。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
(二)老师要善于创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应在课堂中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同时,老师也应该能够创造一些教学环境便于学生的思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近距离的感受环境所传达的内容,这种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玩具的制作》一节的学习,教师利用课堂举办一个小小的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迸发出很多想法,在这个创造和完善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
(三)教师完善自身,感染学生
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重点应是教师对学习环境的创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立不同的教学环境,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同时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教师应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使学生愿意并且乐意在教师所创立的情境中放开自我,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应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有意识的和学生做朋友,得到学生的信任,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努力将学生带入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中。
结语:创新能力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作为中华民族的后备力量,学生有责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力的主导者,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能正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利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能力。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解除学生思想上的包袱,并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远征,陈维振.课堂生态的内涵及研究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2008.
[3]李承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