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文人端砚中的隐逸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6-02-29 21:07:44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509 次

文人端砚中的隐逸思想研究

邹 洁

端砚是经过中国历史洗涤出来的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承载着文化和历史信息,更体现了文人的思想精神,这其中有一种很值得关注的思想境界——隐逸思想。书写绘画是文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他们的隐逸思想志趣如水墨般在书画间流淌,甚至文房器物也承载了这种隐逸文气,名人所用的砚是一个很好的承载物,他涵盖了字、诗、画、印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何这种隐逸思想会在文人端砚中体现?

隐逸思想文化的形成环境;很多文人砚历代众多的文人士大夫,在规避封建政治风险和压力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怀疑、疏离、批判甚至否定时政,追求回归自然、自我及自由的“隐逸人格精神”,并以投身隐逸或心向隐逸的系列行动,打破了对代表帝王、君子、圣人、礼教及时政之意志的“群体主体性”的独一膜拜,率先唤醒和挖掘了代表个人意志和自由的“个体主体性”。 隐逸是一种典型的逃避心态和行为,是人物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封建社会里,有些文人士大夫的很多思想与统治者不苟同,隐居避世。随着隐逸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发展,隐逸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这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隐逸实现在亲和性的环境之中;就内在环境而言,它要求生命本然存在之淳朴、本真和自足,而不能够走向自然顺任中的放荡与肆越,而这需要它与超越心境间的和同与互动;就外在环境而言,它要求自身与所处环境间的亲和与合一,因为在一个具有异己伤害性的环境里,生命存在其实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为与无心的。当然,无论在庄子抑或郭象处,至人之无待逍遥都是境界性质的,他们也因此是超越于利害、是非乃至死生之外的,而这意味着逍遥思想在实现领域上的不断扩展,意味着士人之隐逸思想与实践在发展过程中对其前提的不断超越。

隐逸的内涵;隐之内涵,曰拉开距离,以策安全。我们看到,庄子人生哲学的出发点其实是身心困境,而其解困之途也就是在身心两方面的拉开。逸之内涵,曰自我放开,自我实现。此实现首先是生命的安顿,是个体生命之本然需求的实现,但更重要的,此实现是精神上的超越。名人砚

隐逸的实现机制;隐逸的实现是自然的。在隐逸中,无论生命之本然性存在,抑或是超越性质的心境,其存在与实现都是自然的,是在无心无为中对自身的放松、放开与完成。作为真实生命的真实实现,隐逸是自由,但它与理性性自由和意志性自由不同,其自由是情态性性质的。在隐逸中,没有人生负累,它或者指谓着本然生命的自发自适的实现与完成,或者作为一种超越性的追求,它超越于人的本然生命存在之上,指谓着一种无待亦无极的心境或曰境界。

   文人砚的艺术特征。文人所用的砚台具有文气,端砚中涵盖了广泛的艺术表达形式:端砚纹样;端砚中的很多纹样都是经过文人思想选择的,他们追求的生活、田园元素都在砚台的纹样中体现。石品花纹;端砚中的石品花纹都是端砚中的极品和特色,这些花纹增加了端砚的天然价值,虽然石品花纹是自然形成,但依然需要后期的人工雕琢、取舍,这无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过程。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田园为主题的,这些题材都充分体现了文人的隐逸思想。诗赋;如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书法行草及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实践中经久不衰的文艺样式,但它们最初都以一种有悖政统“诗言志”、“文载道”、“书合法度”及“画成教化”之正统伦理规约的非主流姿态出现,后因其影响的深远,反而渐成传统文艺的主流部分。很多文人也都为文人砚题了很多诗,这些诗歌都记录了文人的生活,诗中的很多辞藻都是非常恬静的生活情境,体现了文人追求山水田园生活的愿望。陶渊明则是隐逸的大家,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和他虚构的那个美妙绝伦的神仙国度桃花源,不知引起了我们多少人的向往和憧憬。铭文;因为弃别或淡忘了时政,与自然、自我及自由实现了“天人合一”,所以这些文人士大夫在弥补现实实践操作缺失、更多地发掘体味自然美及人的美的过程中,最终以不合主流也不合时政的诗、画、书、园文艺审美实践,完成了自我价值的探寻——这就是“隐逸人格精神”的彰显与建构,于是最终成就了这种独特的非主流文艺,继而在客观上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艺样式、文艺鉴赏、文艺境界及文艺范畴。

受到硬笔及键盘输入,毛笔的书写在当今来说已经大不如从前普遍,磨墨用具端砚的使用价值也大大削弱,但是端砚尤其是名人砚的收藏价值却又不断提高,在名人砚中体现的隐逸思想和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也是意义非凡的,如今,隐逸思想文化也似乎走向衰退甚至消亡,所以,保护文人端砚既是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对保护隐逸思想,如果重新拾起它,必须注重它在当时代的意义:一方面,在隐逸思想和实践发展的过程中,虚静心性和清明心境发展为审美与艺术心境,这种对人之本性的感悟也是自然感悟的一部分,这是对提高审美人格的建构,意味着艺术创造力的勃兴;隐逸最终可以开辟一个审美与艺术的世界,这也是对生命的真实和自由的实现。另一方面,隐逸精神是一种自我超越精神,是对自身存在着权欲、利欲、功名欲等功利存在的超越,并发掘和指向了生命中虚静、清明的道的存在。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