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发布时间:2016-04-08 21:49:25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25 次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高春荣    

  音乐能带给人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文学、绘画是通过视觉的感受来获得美感,音乐则不同,它是一种流动的时间艺术,它完全靠听觉去感知。音乐的语言是音响、节奏和旋律,通过这些语言间接地描绘画面、塑造形象、表达感情。音乐自身就是美的化身,这个特征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把音乐美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幼儿的心里,让他们感受音乐美的无穷魅力,从音乐美中陶冶美的情操,养成美的品性。为此,在音乐教学中,幼儿教师应注意发挥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激发情趣,启发调动幼儿的审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音乐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美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必须有调动启发幼儿兴趣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授课前,必须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美育焦点和潜能;把握教材中的音乐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熟悉教材,分析教材,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设计出实施教材的最佳方案和科学的训练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示范能力,感染能力,表现能力和挖掘幼儿的创造思维的能力。

   另外,教师的情感是幼儿感受音乐美的中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有启发性和感染性。语言要亲切自然,绘声绘色,要具有“一字寓千情,出语见心境”及音未出而情先露的表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的身段,手势,情感都应该有音乐性,是音乐艺术和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和显现。

二、创设佳境,晕染幼儿的审美兴趣

好的环境才能产生好的心境,教学环境是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创造出美的教学环境,也就给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因素。在音乐课上,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摆设,都要精心设计。墙壁上的教学挂图,音乐家肖像,窗台上的鲜花……是必不可缺的人文环境的亮点,它们可以使幼儿在视觉上造就出美的印象。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声,即兴表演,心悦律动,走进了优美的环境中,也就进入了美的“诱导效应”。

   还有就是,课堂的一切礼仪形式,都应力求做到用音乐来驾驭,增加课堂教学音乐美的气氛。如:师生问好对话,幼儿的站、立、坐、行等常规训练都用音乐来控制,这样,既培养了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又增加了音乐课堂的气氛,也表现了音乐课堂的特殊性——用美的蕴涵,晕染幼儿的身心,在美妙的音乐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三、分层教学,培养提升幼儿的审美兴趣

从幼儿的审美心理及审美特征出发,幼儿教师应根据生源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教学。小班幼儿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好玩、好动、好奇,幼儿教师在开展小班音乐活动时要重在“寓教于乐”,通过轻松的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爱好及向往,让幼儿随着音乐走步、跑跳、游戏,在玩中“聆听”美。中班幼儿由于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主要让这些幼儿“感受美”。在教学内容上,以趣味性为主,如选择“迷路的小花鸭”“小老鼠打电话”“青蛙学打鼓”等有趣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中,作者运用各种乐器的特殊音色和性格化旋律的对比,成功地塑造出小老鼠、小鸭子、青蛙等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让幼儿通过音乐感受到了不同艺术形象的特点。教师就要着重培养大班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活动内容上选择一些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如“阿细跳月”“戏说脸谱”“小闹钟”等,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自信地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

四、不拘一格,陶冶丰富幼儿的审美兴趣

 (一)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像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幼儿教师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总之,幼儿园的音乐审美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    

(二)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作为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审美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积极尝试把二者统一于一个教育过程当中;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美学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地引导儿童感受音乐;音乐教师还要丰富音乐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音乐活动技能是儿童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从技能上看,幼儿间的个体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另一方面,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其中可能有比较统一的倾向性,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使音乐审美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起来,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美学素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症状,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乐审美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总之,音乐课上的审美兴趣培养,是幼儿园学前审美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音乐的教学,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幼儿建立起正确的审美心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世界里认知美,追求美,表现美,并起到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作者单位:廊坊市香河县钱旺乡中心总校)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