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邹军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青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的文化自觉对自身的成长、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精力最充沛、知识最丰富、思维最活跃、受各类文化冲突影响最大最深的群体。但由于应试教育和功利性学习等因素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素养缺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对各种文化的冲突碰撞以及西方强势经济支持下的强势文化对发展中国家校园文化舞台的侵蚀和占领,中学生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和对各类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不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就是妄自菲薄、盲目效仿。在当前全国上下努力实现“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的潮流和行动中,中学生更应该也更需要走在国人的前列。
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
文化自觉一般指一个民族或一个党团体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深刻认识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责任,本质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影响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还决定着一个民族或政党的前途命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本质上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信念,是在充分理解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文化自强本质上是对文化发展、文化强国的向往追求,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费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深入骨髓。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
二、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客观要求和一般原则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化自觉的关键时期,面对外来文化及思潮的冲击,加之国内现行教育政策上的重理轻文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激烈竞争,造成了相当部分中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薄弱,面对西方文化无法做到去粗取精、兼收并蓄,而是盲目地推崇和仿效。民族文化自觉性的缺失是可怕的,它可以让一个民族失去传统,让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改变轨迹。文化决定民族精神,文化乃国本。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任,培养并提高中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一)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客观要求
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深度认同文化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勇敢担当对文化建设、发展、进步的责任;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包容借鉴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实现文化自强需要我们正确把握文化道路、方向、灵魂,协同推进文化创造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
(二)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一般原则
1.坚持文化的自主性。在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中学生要强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坚持文化的自主性。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积累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该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起着维系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全球化背景下必须要坚持文化的自主性,否则就没有了民族特色和民族认同的标志、思想凝聚的基础,最终民族文化难免走向衰亡。
2.坚持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双向性交流有助于促进中学生形成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理解文化双向传播的意义、价值。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文化以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为基础,强势推进发展中国家,文化单向传播愈演愈烈。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帮助中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化对国家安全、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培养一代代欣赏中国文化的接班人;然后在未来才可能有优秀的中国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文化资本,真正让中国文化赢得世界认同。
三、对中学生培养文化自觉自信的方法
根据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的客观要求和一般原则,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中学生提升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可以从提升学生自主能力、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和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三方面入手。
(一)提升中学生自主能力
提升中学生自主能力首先要加深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增强中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辨别取舍能力,引导学生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又反对“文化割据主义”,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最后,提升中学生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引导中学生从先进文化的受益者逐步发展成为传播者、创造者。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首先要树立成才报国的主流意识,引导学生避免用西方一时一地的理论和观点看世界,避免人才培养的功利化和实用主义;引导学生深入开展文化思考、催生先进文化,面对近年来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家校园文化舞台的巨大攻势,要守住阵地就必须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思考和创造创新;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