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近雅而不远俗——齐白石“题画诗”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08 22:00:14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45 次

近雅而不远俗——齐白石“题画诗”文本研究

李松石


   本文从探究齐白石题画诗文本入手,将齐白石题画诗分为四个阶段并分别松体裁、题材等方面分析论述,得出齐白石题画诗近雅而不远俗的典型特征,同是本文也对目前齐白石题画诗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商榷。


关于齐白石的题画诗,学界已经有所重视,但整体来看,目前对于齐白石题画诗的论述基本都是做泛泛的思想内容分析、鉴赏而不是从整体上去观照齐白石题画诗,可以说,在齐白石题画诗研究的整体性、全面性上还有待拓展,笔者在这里想对齐白石的题画诗进行分段研究,从而揭示齐白石题画诗发展的清晰脉络。

   一、齐白石题画诗分段研究

   关于“题画诗”的界定,学术界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所谓广义即凡是与画相关的诗即为“题画诗”,此题非传统之题于画上,确切一点说是“题画”乃“提及”之意。狭义的题画诗乃题于画上之诗或者在诗题中明确标明是题画的。为了研究文本的准确性和方便性,本文所论齐白石的题画诗,属于狭义界定范畴,即凡是在白石诗题中标明的用于题画的作品才作为考查论述对象。按照上文提及的“题画诗”界定标准,笔者查阅《齐白石全集•诗文卷》题目及内容,得齐白石题画诗400余首1,占全部齐白石是诗歌作品五分之一。笔者不揣浅陋,试以《齐白石全集•诗文卷》2作为基础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对齐白石题画诗进行文本研究,对齐白石题画诗分为四个阶段:即1902年以前题画诗、1909-1917年间题画诗、1917-1933年间题画诗、1933以后题画诗。下面分别述之:

(一)过雅趋俗 初学与模仿阶段 1902年以前题画诗

这一阶段的诗歌都是齐白石40岁以前作品,正如其绘画艺术历程一样,此时齐白石的诗歌尚处于学摹阶段,遣词造语表现中规中矩,颇注意法度。从全集中我们得题画诗7首,不及此时诗歌三十分之一。除一首题他人画幅以外,其余全部自题。因此时齐白石学习山水绘画刚刚开始且有意模仿金农,故这一时期题画诗7首中有四首题山水。此时题画诗全部为七绝体裁,内容乃至思想有模仿古人痕迹,兹举一例:

春深万壑飞泉挂,翠霭孤村野树从。

江上风光堪画处,夕阳归艇一渔翁。

   此诗与唐郑谷《雪中偶题》“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造景、用意十分相近,其他如“红蓼丹枫一色秋”句取自明朝刘基《江上曲四首》。

    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题画诗作品取材立意缺少己意,更多是前人的模仿,正是因为初学与模仿,故有的作品用力过甚,眼中寻常景物故意以古人之口道来,偶然用典,颇多不足,正所谓过雅反而趋俗。

  (二)以雅为正 题画诗定型阶段 1909-1917年间题画诗

   1909-1917年这七八年的时间,齐白石在生活上相对稳定,但“八年之间,五出五归,诗境虽然扩大了,所存之诗倒很少”3。“天天读些古诗词,想从根底方面用些苦工”4,往往“一字未妥,删改再三,不敢苟且”5这一时期,依据《齐白石全集诗文卷》第一辑“借山吟馆诗草”部分,得白石题画诗7题31首,其中《石门画册》一题就占24首,约占此时诗歌总数四分之一。此时的题画诗从社会功能看,突破了传统题画诗的功能范域。以往题画诗其社会功能的展现主要体现围绕“画”进行,虽有画里画外的突破,但终究小气,而齐白石的题画诗由“画”走向“生活”,扩大了题画诗的社会功能,这一阶段的题画诗大多数都是“画外之音”,如“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有是非。省却人间烦恼事,斜阳古树看鸦归。”(古树归鸦)。通过题《石门画册》24首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这一时期白石题画诗内容写景、怀人、纪事等非常广泛,而且往往借景抒情,展开议论,伤景感发,颇有宋人风味4。研究此时的题画诗,我们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此时的题画诗中出现了关于绘画理论的描述,如“愧颜题作冬心亚,大枝粗叶世所轻。”(作画戏题)、“肩担时稿非真石,十日功夫画一泉。”(石泉悟画)。第二,题画诗摆脱前期刻意模仿出现口语化倾向,如:二十年前我似君,二十年后君亦老,色相何须太认真,明年不似今年好。(山桃女子自画小像,以为未似,戏题)

   要之,这一时期齐白石的题画诗从体裁内容上看,既有传统“隐逸”等抒情议论风趣又有自我生活的真情书写,从文字上看,开始出现白话入诗、口语化倾向,从体裁上看,31首题画诗中只有两首运用律体其余全为绝句,这是齐白石开始摆脱束缚与自我抒情性情的定型阶段,其作品读来雅俗相当,与其绘画艺术一样,进入了真正的自我创作阶段。

  (三)应社为词,题画诗平稳阶段 1933年以后题画诗

   根据《齐白石全集诗文卷》,1933年以后题画诗共44首,数量明显下降,这是由于老人身体、年龄原因所限。这一时期的题画诗基本延续了上一阶段形成的文风,只是随着“此处安心是我乡”的情感慢慢沉淀,老人似乎也适应了京华生活,虽对家乡一如过去留恋,但终究沉稳了许多,因为垂暮之年的缘故,题画诗里出现的对故友的怀念、风物的流连等语。这一时期题画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其题画诗的“应社”属性,也就是说这时期的题画诗大部分是题写他人作品,占据了这一时期题画诗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所以这部分题画诗对于考查老人生活、艺术等方面意义不大。

   二、齐白石题画诗“近雅不远俗”表现方面

  (一)题材、体裁近雅不远俗

通过对齐白石四个阶段题画诗的分段分析,我们大致清晰了一个问题:齐白石的题画诗经过模仿、定型、成熟三个阶段。在题材、内容上,齐白石既延续中国画传统题材,如花鸟、人物、山水等,无论构图还是题画都颇有雅趣,在继承发扬传统题材的同时,齐白石又能有所突破,将诸如农具等传统不入画的“俗物”纳入绘画题材当中,经齐白石的笔墨又往往体现出雅趣。题画诗离不开画,特别是自题的内容更是如此,齐白石题画诗内容以花鸟最多,其次山水、人物,但在齐白石的笔下,总是处处流露着浓郁的乡情,他笔下的花是家乡的花、鸟更偏爱家乡的鸟,于是在其题画诗中处处表现了思乡、怀乡之情。国人固有重土不迁之习俗,加之当时国内形势乱力不堪,所以齐白石的题画诗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从体裁上看,齐白石题画诗大多为绝句,绝句相比律诗、排律或者古体比起来,在抒情、叙事等功能上要略逊一筹,从这一点看,其题画诗体裁或许存在“雅化”不够的遗憾。在齐白石的诗歌中,题画诗以外的诗歌也有很多五律、七律,且对仗工整,为何齐白石在题画诗中对绝句情有独钟呢?这里笔者提出一个大胆推测,那就是绝句与律诗相比,创作、构思相对简单、自由,而绘画、题诗往往是一个连续的艺术创作过程,特别是齐白石的作品有较强的市场倾向,创作时间相对短暂,加之齐白石对宋诗喜爱有加,种种因素促成了齐白石题画诗选择绝句这一体裁。

  (二)创作近雅不远俗

   虽然齐白石本人说自己的诗歌是“樵歌”,都是没有“苦寻思”的枕上得来之句,但我们对比其画上的题画诗和入集的题画诗,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画上所题之诗与入集之诗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为便于对比,上面录画上之诗,下面录集中之诗:

林密山深好隐居,牛羊常过草都无。昨宵与客还家去,犹指吾屋好读书。

林密山深称隐居,田园乱后未全芜。昨宵与客还家梦,犹指吾庐好读书。(题白石草堂图)

绝无人处且迟归,道路逢君恐语违。不怕世情更尽底,看山寻句未全非。

绝无人处且迟归,道路逢人语不违。纵使世情更尽底,看山寻句未全非。(看山寻句图)

   从以上两首题于画上之诗于入集之题画诗相比较来看,齐白石题在画上的诗作较之入集之作似乎浅白而少于字句锤炼,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因为题于画上之作一旦题毕,便不能更改且随画流转,而入集之作可以反复删改、润色。

  (三)社会功能近雅不远俗

齐白石的题画诗,大部分有诗序,体现了较强的纪事于抒情功能,这与传统的“诗言志”思想一脉相承,但由于题画诗与“画”的关联紧密,所以题画诗之社会功能较平常作品更具体,又因齐白石的绘画创作有交易的功利目的,所以其题画诗表现的社会功能也比一般诗作更具有“应社”味道。我们查阅齐白石的画作,会发现一诗多题、一句、一联多用的现象很多,这应该与其创作与市场紧密联系有关,正是有市场交易的考虑,其题画诗之社会功能表现出“俗气”,“加题左右支吾字,自恐他年认不真。”(赠雪庵画册补题册后),齐白石很多题画诗是应买者、藏家要求后题上去的,“题诗防伪”加上很多诗作用于交际、应酬或迎合买家口味,凡此种种,给齐白石的题画诗带来很多“俗务”,从社会功能上说,齐白石的题画诗与传统题画诗相比,多了几分“俗趣”。

三、关于齐白石题画诗的几点商榷

   前文已经说明,关于齐白石的题画诗已经有相关论文发表,笔者在这里想就这些论文的“共同观点”提出一些商榷,限于篇幅,兹说两点:

第一,齐白石题画诗中的“菜根”内容,很多人把白石画菜或题蔬菜的画作、诗作作为其浓郁生活气息的代表,这样说没有错,但我们要知道,齐白石这样做是渊源有自的,八怪、吴昌硕等齐白石服膺的名家都有画菜题菜的传统,这是因为“菜根香”——隐逸已经成为晚晴、民国一个相对被人认可的一种表现方法,这种淡泊、隐逸既符合传统审美又符合白石老人一贯性格,所以白石老人一直深爱其中,这本是白石老人与前人的“暗合”之作,没有必要说的多么高大,说到底,这还是那种白石老人“出身农民”思想在作怪。

   第二,关于齐白石的“题不倒翁”作品。齐白石一生自题、为门人题“不倒翁”多次,最具代表的作品是: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其实这是白石老人化用明徐渭的诗作,徐诗为:“乌纱玉带俨然官,此翁原来泥半团;忽然将你来打碎,通身上下无心肝。”

齐白石题画诗有很多是借他人之诗题于画上,这本来很正常,但很多学者拿此诗作为白石老人代表作,且发力分析,似有查之不详之嫌。

   四、结论

   齐白石题画诗近雅而不远俗,这种雅俗的关系最好的一个概括就是“真”,写到此,笔者以齐白石的一首题画诗作为结尾,“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腕底会。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昧”。

注释:

   关于齐白石“题画诗”的数量,笔者以《齐白石全集》(诗文卷)作为统计对象,笔者在浏览齐白石绘画作品时,看到很多题在画作上的诗没有进入诗歌当中,其中原因甚是复杂:一是部分画作上的题画诗并非与画作同时而作,是白石后来补题,二是齐白诗经过自己及朋友整理,删去部分诗作,其中就包括一些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既然删去,想必有其原因。

2 《齐白石全集•诗文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版,共收录诗作2170首,详见该卷序言部分。

3《白石老人自述》,转引自《齐白石全集诗文卷》4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4同上

5 同上

6 白石老人在《借山吟馆诗草》自序中说:“余年四十至五十,多感伤,故喜放翁诗,所作之诗,感伤而已”。

7《自题五首以补自序之不足》,《齐白石诗集》39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一月

8《白石诗草二集自序》,《齐白石诗集》3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一月

    (作者单位:辽宁 沈阳 鲁迅美术学院。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画外乾坤大——齐白石题画诗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2013249)。))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