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王丽丽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新时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质与鼓励大学生通过自我实践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几个方面入手。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行的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全、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积极探究促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把握教学理论的契合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紧紧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教学理论上的契合点,发挥课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上的主要作用,使课程传授成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最可靠、最高效途径,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设置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可以设置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必修课程可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中国音乐绘画欣赏、与古典诗词赏析等。选修课程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道德经》、《论语》等。为大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渠道,使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变得羽翼丰满、充实有趣。
(二)改进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模式与方法
抓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的契合点,分析大学生当前的身心特点、社会的时代发展趋势,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时,要仔细斟酌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并且外显为他们的行为,为他们可以进一步全面、系统的学习与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教育方法的契合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建设
我们应该积极的构建传统文化网络平台,让网络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一种更便捷、更快速的方式传播到学生身边。
(一)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建设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在网络时代里,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中,也不可忽视网络的作用,网络可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阵地。网络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平台,更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于网络之上,使原有的网络环境得到净化,让大学生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学习传统文化。
(二)重视新兴网络媒体的利用
新兴网络媒体以后发制人之势占领了网络界,并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热烈追捧,微信、微博、客户端成为了大学生每日必用的自媒体工具。由专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申请帐号,并及时更新内容,通过“微”渠道,对大学生产生“微”影响。同时要注重运用各类网络媒体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除了网站与新兴自媒体以外,高校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与工作者还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产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三、把握教育实践的契合点鼓励大学生通过自我实践体会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实践可以用于检验知识掌握的扎实度,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让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实践。
(一)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大学生参与有利于传统文化宣传的参观活动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通过广泛的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体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大学生参与有利于传统文化宣传的参观活动,在特定的节日、纪念日里组织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点的文体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更深入的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借助与调动全社的力量参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高校承担着培养优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时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深入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为了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例如,接受社会资助创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奖学金,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平台。让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即是助力于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由校园内部向全社的的辐射。
四、把握教育实施的契合点促使高校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提升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起思政教育工作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双重责任。要想让大学生拥有扎实、坚固的传统文化素质,就要具备一支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师资队伍。
(一)充实所有高校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
高校教师要具备危机意识与时代的责任感,要清楚的意识到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会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自已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引领大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教师
通过组织培训、外派学习等方式组织广大教师踊跃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的文化层次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同时,通过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更多的高校教师自觉的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并且践行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行为,发挥自身“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典范作用。
五、把握教学环境的契合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中
校园文化是高校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中,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促使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将优秀的传统文
化纳入到校园文化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
在基础设施的设计中,集思广益、深入分析,以隐喻、暗喻、直接展示、艺术展现等方式体现出来。同时要注重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氛围。高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与传统文化有关活动,吸引大学生们都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刻的理
解与认识传统文化,并且其内化,转换为自身的精神食粮。
(二)创建健全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体制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由专门的部门与工作人员引导、指导与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将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张贴在教室、走廊、图书馆等醒目的位
置,定期举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制定优秀传统文化影片展播计划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与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它需要高校、教师、学生以及全社会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寻思路、找方法、探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纳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来,积极、稳步的推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基金项目:2014年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标号是SZQ2014073)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