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毛艳红 张晓敏 张小峰
在新环境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出台后,高校体育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下面就《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对一个国家而言,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整体健康水平,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根据当前我国学生体质情况,制定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就为我国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当代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意义
(一)为高校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
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建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一个详细划分,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导下,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不足逐渐显现出来,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生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这就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极大帮助。
(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在新环境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不同,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凭借统一的成绩标准对学生对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能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学生身体形体、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划分,来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的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模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提倡体育教育要以学生健康为首,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当做是体育教育的关键,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关心,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提出,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在毕业后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为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然后会让学生反复的练习相关技术,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反复的技术练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三)调整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十分单一,不管学生喜不喜欢这一项运动,都需要跟随大众学习,而考核的标准却是一样,这就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这样就能全面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还应该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进行评价,还应该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锻炼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价,全方位的评价学生在体育课堂的表现,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总结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在新环境下,高校体育教育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全面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银川能源学院)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