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张诏智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当前高校十分紧迫的工作。如何引导大学生找准就业目标、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新形势下高校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本文对大学生职业定位的考量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为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议和意见。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多方因素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定位过于盲从,职业目标认知不清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毕业生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不分行业不分岗位的海投简历、一些毕业生工作不久就频繁跳槽。这些现象最终导致毕业生初次就业后离职率过高,用人单位逐渐对大学毕业生失去信任。这样的就业都是不成功的,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剧毕业生就业环境的恶化。
一、毕业生在确定职业定位上有以下规律特点
(一)职业目标定位较集中,多偏爱“两大一高”型单位
大学生就业首选大城市、大国企或外企和高薪企业。鲜有学生愿意主动在中小城市、中小型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发展。不少毕业生因过分看重眼前的薪资水平,而容易忽视自身的需求和长远的职业发展。
(二)对职业定位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跟风从众心理严重
大部分毕业生缺乏确定的、持久的职业目标,如考研、考公务员、就业还是创业?直到临近毕业时跟风参加各种公招考试或是盲目的海投简历,不考虑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喜欢单纯一味地学别人,浪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最后“鸡飞蛋打”一场空。
(三)工作岗位倾向于行政管理岗,力求稳定
据笔者了解,一多半的学生希望成为管理人员,对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趋之若鹜,不愿从事销售、策划等有挑战的工作或是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的基层工作。不少90后毕业生吃不了苦,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技术,但对工作岗位又存有较高的期望。
二、毕业生在进行职业定位前,应做好如下的思考
(一)毕业生应加强自我认知,尽可能的将自身的个性与职业选择相匹配
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选择职业是大学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要胜任任何职业都需要相应的职业能力,不同职业对工作者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个人的能力禀赋对职业定位起着一定的筛选作用,通过分析自己的性格和主要能力,挖掘自身长处和职业潜能,在职业决策中做到扬长避短,从而提高个人择业竞争力,是学生求职择业以及今后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有职业兴趣的工作能更好的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自身潜能,工作也更容易做出成绩,收获更大的职业满足感和自豪感。当然,有的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兴趣所在的职业不一定就是我们擅长的,因此,如何做出取舍或者是排序?还要看学生本身最看重的是哪种价值。
(二)毕业生应对所处环境及社会需求做详尽了解
社会环境的需求以及社会客观因素在职业选择时应被充分的考虑进去。因为职业定位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职业选择脱离实际,它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将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机结合,实现个人发展的优势最大化。因此,大学生在职业定位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前进的动向,做好长远规划和考量,既不能盲目的跟风进入热炒的行业,也不能完全抛离社会供求。比如,近来兴起的打车软件,超高的奖金制度吸引了许多毕业生成为专车司机。这种职业定位就是一种盲目跟风的投机行为,虽然短时间内他们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殊不知长远看会导致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面临极大的不可持续性和不确定性。
(三)尽可能的根据所学专业来进行职业定位
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在开设专业时都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方向。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掌握了一定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如果选择所学专业作为今后的职业定位,就能做到学以致用。用人单位在进行选才招聘时,一般也会圈定相应的专业要求,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将首先作为备选,这正是专业对口的优势所在。如果职业定位抛离所学专业,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无形当中会给求职者增加许多专业上的障碍,给今后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阻力。此外,毕业生在毕业前还要积极的参与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将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此外,积极的参与社会生产实习还能引导毕业生尽快的从学生身份实现到职业人的转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四)理性的寻找职业定位,建立积极向上的求职心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也有弱点合短板。毕业生应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充分的了解自己,正确的看待自己,积极的悦纳自己。只有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毕业生在进行职业定位时才能从容淡定,冷静的做出最优的职业决策,从而获得理想的职业。要在职业定位中保持良好心态,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择业目标应和自身能力相符。这样的职业定位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也会更加的游刃有余。二、要杜绝从众心理,切记勿在求职路上“左顾右盼”。职业定位的确立易受外因影响,任何风吹草动和跟风侥幸心理都会使毕业生改变原有的初衷。三、职业定位切勿好高骛远。职业预期过高、有业不就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有些条件较好的毕业生,在择业中不能及时根据社会供求调整职业定位,就业目标过高,导致自己错过了许多好的机会,甚至造成无业可就。四、要克服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独立自主性,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殊不知,这样恰恰让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产生缺乏拼搏精神、个性不够独立的坏印象。
(五)进行职业决策时应权衡的几大因素
1.家庭的经济因素。职业定位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来说,毕业后选择留学或继续读研就不是上策。而选择直接就业,尽可能获取收入以帮助家庭减轻经济压力才是首选。
2.亲友意见与他人支持。他人意见与支持可以帮助你更加清晰的评判自己的决策,为你的职业定位提供更多的参考,尤其是父母、亲人的建议要综合考虑。
3.实现概率与机会成本。在考虑了内外因素之后,还要算算投资回报率。任何职业决策都是一种投资,投资既要付出也要考虑回报,同时还要权衡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和实现概率,只有将这些都充分考虑后做出的选择,才是慎重的。
职业定位是每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开端。要想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取得成绩,正确的职业定位是迈向职场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确定职业目标,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优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辉煌。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