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川滇藏交界地宁玛派“昂巴”群体
发布时间:2016-04-09 13:46:12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74 次


         川滇藏交界地宁玛派“昂巴”群体

洛绒吉村


    旧译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早期的教派之一。该教派教法专修密宗和密咒,承担着传承和弘扬吐蕃时期所译的旧密的责任。宁玛派从组织和类型上可分为剃度僧人和“昂巴”两种,其中“昂巴”既在寺庙从事宗教活动,又娶妻生子从事日常生产活动。本文通过对川滇藏交界地“昂巴”群体进行的实地调查,初步分析和探究了“昂巴”群体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旧译宁玛巴是藏传佛教中早期的教派之一。该教派教法专修密宗和密咒,承担着传承和弘扬吐蕃时期所译的旧密的责任。宁玛派从组织和类型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受寺院严格戒律的剃度僧人,另一种是被称做“昂巴”(sngags-pa)或“苯根”(dpon-rgn,康巴地区称呼),“昂巴”既在寺庙从事宗教活动,又娶妻生子从事日常生产活动。“昂巴”群体主要分布在广大藏族居住区,是藏传佛教界比较特殊的群体。就藏区而言,目前,“昂巴”群体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甘孜,青海黄南、海东、海南以及甘肃甘南地区,西藏昌都、那曲、日喀则、山南以及云南迪庆地区也有零星分布,但在学术界却鲜为人知,相关学术成果及其罕见。笔者长期生活在川滇藏交界地“昂巴”群体聚居区,对“昂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文通过对川滇藏交界地“昂巴”群体进行实地调查,初步分析和探究了“昂巴”群体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一、川滇藏交界地“昂巴”群体

本文提及的川滇藏交界地主要是指四川甘孜巴塘、西藏昌都芒康、云南迪庆德钦交界处的中心绒乡、地巫乡、贡波乡、昌波乡、盐井乡、索多西乡、羊拉乡、奔子栏乡的行政管辖范围,同时也是四川甘孜地区“昂巴”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当地人尊称该群体为“昂巴苯根”,因此本文引用了“昂巴”一词,“昂巴”顾名思义,专门念诵密咒、专修密宗密法的人。关于“昂巴”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其罕见,仅有的几篇相关文章中“昂巴”的汉文写法五花八门,比如有“昂巴”、“俄巴”、“昂华”、“宦”、“奔”、“苯根”、 “密咒师”、“咒师”、“密宗修行士”、“密修士”、“密宗师”、“居家宁玛巴”、“持密者”等多种写法。“昂巴”的教法主要有宁玛派的“九乘教”、“八大法行”,出世间五部和世间三部“昂巴”的教法当中,措达怙主、愤怒莲师、狮面空行母、盲莫神、萨神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护法神,尚有红赞神、依怙护法等。

民间“昂巴”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认为莲花生大师是该群体的祖师。吐蕃时期赞普开始笃信佛教后,很多苯教大师被迫遣送到边沿地区,比如甘孜史话中记载,“西藏的苯教大师被迫遣送到四川甘孜德格和新龙等地,苯教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这为“昂巴”群体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川滇藏交界地区有关“昂巴”的历史文字记录较少,当地70岁“昂巴”扎西尼玛口述称,在“昂巴”群体发展的鼎盛时期,川滇藏交界地拥有500座“昂巴”寺院,在册“昂巴”五千五百五十余人。川滇藏交界地较为出名的“昂巴”有昌贡巴嘉委珠堆、至美贡奇美先觉、阿尼度乾、阿尼扎西尼玛等人。为了传承和弘扬“昂巴”教法,以上著名“昂巴”曾多次派遣年轻“昂巴”赴西藏、青海、云南等地学习。此外,在川滇藏交界地是藏区粮食产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劳动力需求比较高,剃度出家的僧侣较少,大量的民间佛事活动都是由“昂巴”完成。

在藏族传统史籍中宁玛派的剃度僧人和“昂巴”分别被称为“身穿绛红袈裟之出家者”和“身披白色袈裟之蓄辫者”,但在川滇藏交界地区“昂巴”的主要着装是绛红色和黄色藏袍,身着袈裟的情况较少。最重要的外部特征是自加入“昂巴”开始蓄发留辫,将长长的发辫缠绕在头顶,再用头巾裹住,头巾大多用红布,部分也用黑布,依不同的地区而异。“昂巴”开始蓄发时须经活佛或根本上师诵咒加持灌顶,只有在遇见活佛和根本上师时,才会拆下发辫以示觐拜和恭敬。

二、川滇藏交界地“昂巴”群体的社会影响

在川滇藏交界地的“昂巴”不仅在藏传佛教文化,还为当地社会承担着不可替代责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藏区藏传佛教信徒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藏区藏传佛教信徒亟需提高自身精神生活水平,为此“昂巴”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藏区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昂巴”群体与川滇藏交界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宗教手段、艺术手段、行政手段、习俗手段及道德手段。宗教手段是指利用宗教信仰、宗教情感、宗教仪式、宗教教义规训信徒的行为。川滇藏交界地“昂巴”群体长期协助当地政府管理社会。一是当地政府在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时可凭借“昂巴”群体的威望和宣传能力,有效的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二是“昂巴”群体能够从佛教的“不杀生论”角度来督促民众遵守《动物保护法》和《森林保护法》。三是威望较高的“昂巴”能够按照民间《习惯法》调解民事纠纷和刑事纠纷,有效处置当地草地纠纷、土地纠纷、刑事案件等。

(二)“昂巴”群体与川滇藏交界地医疗卫生

川滇藏交界地“昂巴”群体中有大量藏医药专家,对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不可磨灭。一是川滇藏交界地“昂巴”能够治疗常见的骨科、血管科、精神科疾病。二是个别医院未能治疗的“怪”病,精通藏医药的“昂巴”能用传统藏医治疗方案与宗教仪式有机结合的治疗方案来治疗患者。三是藏传佛教的各项仪式都非常讲究卫生,受其影响川滇藏交界地“昂巴”对当地信徒生活中的卫生方面管理极严,能够有效的防范疾病传染。四是川滇藏交界地“昂巴”群体能够配制物美价廉的中草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药费负担。

(三)“昂巴”群体与川滇藏交界地文化传承

   川滇藏交界地“昂巴”是民间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川滇藏交界地“昂巴”长期开展科普和扫盲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二是川滇藏交界地大部分“昂巴”能够熟练的讲出当地地名来源、风水、山水神、家族历史,能够主持大部分当地民间传统节日活动。

(四)“昂巴”群体与川滇藏交界地民众的基本信仰需求

“昂巴”群体长期在民间活动,既了解农业生产生活,又精通各种宗教仪轨,能够满足当地民众的基本信仰需求。一是川滇藏交界地每一个“昂巴”都是天文历算专家,农业生产生活中“昂巴”能通过天文历算知晓节气的变化,掌握防止冰雹和洪水、祈雨,促进粮食丰收。二是川滇藏交界地新房落户必须邀请“昂巴”开展索要土地、迁移灶神、祈福等活动。三是川滇藏交界地举办婚礼前要请“昂巴”算八字,婚礼中请“昂巴”证婚,婚礼后为婴儿取名。

综上所述,宗教现象的实态具有二重结构,一种是以寺庙为主的具有严密组织性的活动,一种是与其相反的民间宗教活动。川滇藏交界地“昂巴”是宗教多元化的产物,发挥着民间宗教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川滇藏交界地社会管理、文化传承、医疗卫生、民众基本信仰需求等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