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典型案例之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分析及调试
王利国1 陈 康2 王建武3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颇为严峻,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就业观与择业观的正确与否,对他们职业选择和成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其中重要一环节即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本文通过对当前就业群体中这一典型求职案例的分析和调试,希望对正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们有所帮助。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连续15年毕业生人数递增,2016年毕业生人数继续有增无减,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相关调查统计得出,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200万左右,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毕业生同时竞争工作岗位。而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和择业观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1.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认识不够,导致自身就业意识不高,缺乏就业紧迫感;2.就业期望值偏高,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过于的追求工作待遇和报酬;3.同学间相互攀比,缺乏自我认识,最终导致就业高不成低不就,陷入困境;4.缺乏诚信意识,同时与多家单位签约,导致与学校长期合作的资源流失。以上种种现象和问题,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讲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毕业生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就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因目标定位太高而错失就业良机这一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及方法调试。
一、案例描述
小李,男,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在校期间,他担任学院分团委副书记,也担任过班上的团支书,多次获得学校综合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和荣誉,个人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也较高。在求职定位中,他认为自己在求职中存在一定的优势,因此他早早的给自己定下了就业目标:月薪不低于3000元,一定要是国企,不从事生产线加工工作。之后,小李就耐心地等着自己理想的公司上门。期间,小李也面试了一些单位,但都因为单位的待遇与他的期望值之间相差甚远而没有签约。其中包括一家国企,但是因为工作环境恶劣,最终拒绝了这份工作。临近学期末,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越来越少,看着班上的同学纷纷落实了工作,他不由地焦急起来,于是在网上、各类人才市场中广泛投递简历,到现在也没有结果。
二、案例分析
小李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不少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总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社会活动能力强,在年级中出类拔萃,很容易在这种荣誉的光环下造成短视,与社会适应不良。总认为自己是佼佼者,忽视了现实社会中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定位偏差,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而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对当前毕业生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问题认识不够。经研究,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教育,50%以上为普及型教育。高考扩招政策从1999年实行以来,虽大大普及了国民高等教育和提高了整体素质,但大量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却在很大程度上给当前的就业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就业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对国企盲目崇拜和追求。这也反应了许多学生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事实上,就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国企单位的招聘计划都在逐渐减少,同时招聘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大多数普通本科生是不太可能直接进入国企单位工作的。
(三)职业目标偏差,不符合市场需求。由于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还不成熟,不能客观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需求情况。机械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技术类人才,需要到现场设计、制造、加工、维修等,而且大多的机械制造单位都要求具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案例中的小李没有准确定位个人能力,从而提出不切实际的求职条件。
(四)没有及时调整就业观念。小李在屡屡受挫后,并没有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自己就业高不成低不就。
三、调试方法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目前小李的状态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为了能让小李能在这个阶段认清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准确定位,提高整体素质,从而增强就业自信心和竞争力,制定一套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
(一)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能否获得可行性规划的前提。只有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周边环境,才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合理规划。通过360度评估、橱窗分析法、自我测试法等目前常用的几种手法,小李可以对自身在兴趣、个性、能力、价值观等做出正确判断。通过社会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目标职业分析等方法加深对选择从事职业的认知,坚定职业方向。
(二)确定职业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李在设定职业目标的时候仅凭个人美好愿望和想象,而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环境条件的制约,他希望一出校门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而残酷的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告诉我们不能一蹴而就,而应通过采取“分步达标”和自我调整的办法,来不断调整择业的期望值,使其达到最佳。所谓“分步达标”,即先确定一个总的期望值,再将总的期望值分解成几个阶段性目标,然后逐步付诸实施。在实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所选择的阶段期望值过高,就把它移作下一个阶段的期望目标。所谓自我调整法,就是把其职业期望,按其主次分成不同的层次,首先满足主要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依次进行必要的调整,直到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二者相吻合为止。
(三)策略实施方法。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导其找准目标,寻找知识差距、能力差距、心理素质差距等,并能够根据差距寻找到适合自己缩短差距的方法。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所需技能不尽相同。学好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时刻关注外界,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只有不断更新,差距才会变小。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尤其要注意对自己目标职业所需的重要能力的培养。除了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一手段外,还可以通过经常与外面世界打交道从而获得新的理论知识。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向小李列举近几年机械制造类毕业生的薪金水平,与他们工作几年以后的薪金做一个对比,提供近几年与其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其就业定位的不合理之处,使其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小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而已逐渐演变为“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中立足,就必须在充分认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环境的基础上,准确定位、锁定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方能早日找到与之匹配的工作。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