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关于中国古代“统一”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4-09 14:04:10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96 次

关于中国古代“统一”问题的思考

王永健

“统一”是产生于古代中国的一种关于国家建构的观念思想,其深刻引导了中国历代专制王朝的国家政策制定和后世对各个王朝历史地位的评价。统一的内涵和实践在两千年中发生了不少改变,直到现在,它依旧作用于我们的现代国家,对国家正统性、完整性、合法性都有重要影响。

一、早期统一思想的萌芽和统一的实现

“统一”观念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原地区出现了民族融合高潮。伴随着商的扩张和西周的分封,华夏与周边部族更多地处在一种交错杂居的状态,在周边部族经常性的活动地域内有华夏的封国据点,在华夏的聚居区内也有周边部族的散居部落。东周建立后,共主政治衰微,诸侯国日渐强盛,周边部族也在发展壮大,两者都对外发展势力,就不可避免发生了冲突、碰撞、兼并、融合。所以,春秋战国的战争不仅是华夏诸国的争霸称雄,也是华夏与周边部族的势力相长相消,“以夏变夷”和“夏习夷风”都在时刻发生着,秦楚相继被诸夏认同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典型的例子。经过550余年纷争杂居,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融合了周边部族的“新华夏族”。这种民族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统一思想得以孕育产生,并与“天下”观念联系起来,儒家和法家都积极主张统一以定天下。民族融合与统一观念相辅相成,随着民族融合的完成,统一观念深入人心。担任这一过程推动者的是嬴政治理下的秦国,秦国对六国兼并的完成标志着上述过程的完美收尾。灭六国后,秦国也就完成了春秋战国统一赋予的使命,即对“新华夏族”的统一。

二、秦朝及以后统一的发展

秦始皇并没有止步于华夏统一,他继续派兵南下征服诸越和西南夷、北上占领河套以南,对新开辟的土地设郡县进行统治管辖,并在北方边境将秦、赵、燕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秦朝的疆域大致东起辽东,西至甘肃、四川,北抵阴山,南达越南北部,西南到云南东部。秦始皇开疆的重要性在于极大拓展了统一理论下的地域范围,将统一的适用范围推广到了秦朝极盛时期的疆域,笔者将其称为广义的“中原汉地”。从此之后,如果中央王朝以郡县、州县形式进行直接统治的区域未能基本涵盖中原汉地,那么就不能称其为“统一王朝”,最典型的是北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有效统治着中原汉地大部分地区,但北缺燕云十六州,西缺河套,自然没有资格被列为统一王朝。也就是说北宋难列入统一王朝,并非由于它与辽、西夏、大理等国的对峙,而是因为它未能恢复秦朝的基本疆域。

从西汉到元朝统一以前,历代中央王朝的版图时有扩大,两汉一度占据西域、朝鲜、越南,唐朝甚至占领东北、漠北、中亚,但也只有在中央政府实力足够强大时才能有效行政,一旦国力衰微,中央对这些广阔的边疆地区就鞭长莫及,说明在占有期间没有奠定好稳定统治的思想基础,“统一”观念冲不出中原汉地的界限,无法使边疆非华夏的居民对它产生类似中原汉地居民的心理认同。

两宋时期,统一的现实并不存在,中原汉地被多国瓜分,北宋和南宋都只占有一隅之地。辽、金也没有在中国建立全国性政权,但它们和北方出现过的匈奴、突厥等游牧帝国不尽相同,因为他们始终在和宋争夺正统,愿意以“中华”自居。由于他们军事实力的强大,两宋在他们的压制下不得不承认他们与自己相比下的对等甚至高等地位,统一思想的北方界限从长城开始向北延伸,打破了统一理论中以华夏或汉族的中央王朝为核心的格局。统一在现实中不存在,在理论上开始突破,诸国都产生了相同的中华认同,这就利于导致新的理论形成和实践发生。

元朝的出现是统一理论质变的插曲和先声。元朝实现了中原汉地和漠北、东北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不是由辽、金、宋三者之一实现的,而是局外的另一个游牧民族——蒙古完成的,所以称之为统一的“插曲”。作为世界征服者,蒙古人在占领中原汉地之前已接触并征服了西方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文明系统,蒙古人无意致力于建立中原汉地的统一,而是追求对当时已知所有文明的统治,但大蒙古国的势力范围极端广阔,中国的统一被包含于其系统并进行了拓展。尽管蒙哥死后,蒙古贵族中再无一人能把蒙古诸封邦汗国统一起来,但在分裂的形势下,忽必烈的元朝使现今中国境内各民族或各民族先民第一次归于同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下,在事实上完成了中原汉地的统一。但由于蒙古统治者对统一的无意,而且贯彻了压迫性的民族政策,各族的统一在未得到巩固的时候就随着元朝的灭亡而胎死腹中,所以称之为统一的“先声”。

从继承元朝“新统一”曙光的角度而言,明朝是没有资格被称为统一王朝的:北元和之后的鞑靼、瓦剌盘踞漠北,时常扣关扰边,造成严重外患;中央在藏区和辽东以外东北的统治极其松散,基本没有进行过直接的治理。明朝在中原汉地的统治很巩固,虽然没有起到承启历史的作用,毕竟维持了秦后统一的规模,所以也列于统一王朝。

清朝的开疆拓土和边政建设开启了“统一”的新篇章,统一的内涵和实践都发生了根本性拓展。经过清初150余年的边疆战争,漠南漠北、中原汉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成为了清朝版图的构成部分。在与沙皇俄国的博弈中,“领土”观念产生,双方先后签订《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文件对领土归属予以确定。清朝广袤的疆域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几乎所有民族的主要活动范围,而且清朝在每一块有着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地区都能够因地制宜,采用了省州县、盟旗、伯克、将军辖区、大臣辖区等方式对其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统治,中央朝廷的政令可以在帝国内得到完全的执行。清朝灭亡后,在国家法统和国家领土方面,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的正是清朝的衣钵,边疆地区也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所以我们坚决反对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叛国行为。


总之,统一的观念思想自春秋战国萌芽至今,经过了几次嬗变。统一的地域和对象主要是中原汉地,由秦始皇开创、汉武帝再实现,并沿革数朝,在宋元时期开始变动,明朝又有收缩;清朝中期以后的统一由乾隆及以前的清朝皇帝开创,一直沿革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形成的强力纽带。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