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大学生群体“低头症”现象调查及成因
发布时间:2016-04-09 14:18:05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81 次

大学生群体“低头症”现象调查及成因

韩雪莹  周园园  赵胜男


在互联网与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然而因此带来的“低头”现象也困扰大多数学生、家长和老师,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难题。因此我们通过资料查阅,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设计了问卷并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互联网与电子产品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与便捷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获取与学习的渠道,可曾想,驾驭手机的我们却成了手机的“拥趸”,以前视之为工具,如今却慢慢地拉下了我们高傲的头。低头现象已经不容小觑,对于高校来说,如何有效地缓解低头现象也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故展开调查先从学生的角度去解读他们对低头现象的理解与看法,综合调查结果有利于高校开展开相关教育活动。    一、大学生群体“低头症”现象的调查分析 为避免性别、专业等弹性因素的影响,特合理地对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我们分别从对“低头现象”的了解和看法、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低头现象”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对“低头现象”的了解和看法正如我们所料,近乎100%的同学都知道“低头族”,但是对其有相对深入了解的同学不到10%。数据显示有 30.45%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低头族”,60.6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完全是”,只有8.92%的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低头族”,可以想见,在这么多年的媒体的报道中,就算大家都知道“低头族”这一种现象,可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还是难以抑制其发展。

有趣的是,近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身边“低头族”很多或者一般,且超过98%的人认为此现象主要集中在青年人,所以,作为青年人一部分的大学生更应该对此现象进行反思,高校更应该加大教育力度。


当问及低头现象的危害时基本上没有人选择“不认为有危害”,可以看出,学生自己对其危害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并没有对其采取什么措施,其中有76.12%的同学担心身体会产生不适,81.63%的同学认为会对平常的沟通与交流产生影响。因此,低头现象对学生的危害可以成为高校教育一个有效的出发点,由此而深入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将更为有效且长远。   (二)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 在对“低头”之源的手机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中了解到,只有不到3.41%的同学认为对手机完全不依赖,有13.65%的同学认为完全依赖手机。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还是相当大的。对同学于手机的使用时间这个问题,67%的同学回答每天花两小时以内,33.07%的同学花2-4个小时,其余有60.63%的同学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了4小时,随着学生在手机上花费时间的增长也可以看出手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手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普及,它的使用价值也越来越高,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它,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学生不应该将手机当做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要试着过“没有”手机的生活,不要一味地去当手机不离手的“低头族”。

而对于在学习方面中手机的使用情况,平均在课堂上使用5-10分钟和10-20分钟的同学比例相近,分别为33.07%和29.13%,花费时间少于5分钟和玩半节课以上的同学比例也近似,分别为21.78%和16.01%,可见,同学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由此特对“低头现象”发生在哪些课上进行了调查,80.05%的同学反映是在公共课上,2.62%的同学是在专业课上,另有17.32%的同学几乎在所有课上都会成为“低头族”。   (三)“低头现象”的成因 在大部分同学都对“低头”现象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对其成因也进行了调查,在这道成因的多选题中,近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智能手机俨然成为大学校园不可或缺的工具”,另外认为“上大学实现了身体的自由和思想的解放”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也很大。笔者认为,在其成因上学校有很大的责任,在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是否有效地促进了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将对其今后的大学学习与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任课教师也肩负着很大的担子,如何丰富课堂,活跃课堂,缓解“低头”现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一方面,引起“低头”现象的外在因素也有很多,越来越便捷的手机功能和越来越丰富的互联网文化也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在我们问及“低头”是为哪些需求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娱乐、网购和社交,其中社交所占比例最多高达84.25%,网购和娱乐也有56.69%和79%。(涉及问题21)

   (四)“低头现象”的解决方法 最后我们从学生一面去了解他们能接受怎样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对于其必要性来说,认为“非常有必要”和“不太有必要”的同学所占比例相近,分别为45.41%和48.82%;认为完全没必要的同学仅占5.77%。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自身的问题有认识且迫切寻求解决对策。对于解决“低头症”的根本,64.83%的同学认为是“自我认识”,28.35%的同学认为是“环境影响”,其余少数同学认为是“家长督促”和“教师指导”。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改善“低头现象”是很有用的,正确使用手机,避免上当受骗,维护自身健康,莫把手机变手雷。如何建设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也成为高校教育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大学生群体“低头症”现象的结论分析   (一)个体因素

1.自我实现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通过现实生活很难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由此,QQ,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自然地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中。此外,休闲娱乐及影视资讯类软件也备受学生一族青睐。通过此类手机软件零投入零成本地走出自己的小小世界,迅速融入他人的交流互动,极大地增强了自我满足感。

2.社交需求

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大学生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则尤为重要。然而,在互联网信息迅猛发展的当代,智能手机的不断翻新,社交手段的不断完善,社交形式的不断更迭,学生们更喜欢透过手机那一方屏幕作为世界之窗,了解时事资讯,掌握最新动态。现如今,刷空间,逛朋友圈,点赞,评论等社交网络热词不绝于耳,我们不断“刷屏”寻找与人交流的共同话题,互侃对新鲜资讯的看法见解。手机俨然成为高频的资源传播媒介,有效的获取信息工具。

3.安全需求

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思维意识趋于成熟,处于身体与心智共同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就业、待人接物、学业等各方面压力,情绪会产生极大动荡,不安全感油然而生。他们倾向于投身网络虚拟世界,把自己封闭起来,将真实的内心掩藏,保留伪装好的外壳,以自我保护的状态出现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当这种自我保护意识下的安全需求一旦相对满足后,大学生完全神游物外,逃避现实,逐渐习惯低下头,在虚拟的世界摸索真实的自己。

4.心理需求

“低头族”现象日渐普遍就如同沉锚效应。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低头族”从众心理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我们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赏,或者因为我们想要做出正确的行为,所以我们追随大众,少数服从多数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一人低头,一片低头。

  (二)高校因素

大学课堂不同于学生前十二年接触的课堂,国家对于大学的定义就是教学为辅,自学为主。多数高校教师讲课过于教条化,脱离实践,教授讲师与大学生年龄差距跨度大,学生距离感增强。种种原因令大学生形成“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不逃课也沦为低头一族”的不良学风。教育和其他类型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的过程中一定包含了价值观而其他活动未必一定包含,然而高校教育者并没有为学生营造合理教育氛围,管理松弛只是大学生无法体会大学课堂的乐趣更无法发现学习价值,“低头族”进一步壮大。

  (三)社会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无线网络全覆盖,通勤线路加长,地铁公交路途通畅,乘车环境舒适使得道路“低头族”不正之风肆意成长。快节奏下的都市生活周而复始,手机则是学生可以利用打发零碎时间,逃避社会压力,增添学习生气的有力武器。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15年度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课题(编号为lslgslhl-133))


山海经杂志社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咨询QQ:280747782   3164723360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