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物技术类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
王士杰 刘广娜 韩凤波 孙莉佳
中药生物技术作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必选课,是一门新兴的复合型学科,涵盖了基因工程、发酵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物转化技术、酶工程技术、抗体技术等多方面内容。中药生物技术类课程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教学管理、便于学科建设、便于实践,提高人才的竞争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其设立目的是培养中药资源普查、引种及中药资源开发的应用专业人才。中药生物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必选课,涵盖了基因工程、发酵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物转化技术、酶工程技术、抗体技术等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药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开发层面来看,作用独特,是对中药资源开发手段的有效补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发挥积极作用。结合专业整体框架整合中药生物技术类相关课程内容,扩大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范围,优化课程内容,整合理论、实践教学环节,删减不必要的内容、增加可操作的实践环节,做到与中药资源开发有机结合,切实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意义重大。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课、实验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做”一体中获取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因
此,中药生物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 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抗体工程。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在中药研究领域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转基因技术、改善作物品质、道地药材遗传标记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其它如发酵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生产方面应用较多。优化中药生物技术课程内容,整合不同领域技术重点,融合进课堂,设计综合性、实用性更强的课内实验项目,是我们在进行课程一体化过程中值得我们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中药生物技术与多门课程有密切联系,如中药学、微生物学、组织培养等,学生对生物技术课程已有了初步认识,这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讲、突出重点,反映中药生物技术前沿知识,结合现在中药资源开发现状,把实践讲解与理论内容结合好,删减重复内容、增加实例丰富教学内容,重点解决生物技术手段在中药开发的应用,达到整合的目的。
(二)整合相关学科教学内容
课程一体化建设从专业需要的能力分析出发,打破课程体系的桎梏,基于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专业课程架构。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包括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合理设置,避免重复讲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程衔接。课程整合作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整合前沿理论和方法
近些年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前沿科技不断出现和更新。基因工程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每天都有新发现,需要我们及时关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生物技术学科前沿知识,引入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药学科特点,整合教学内容。仅仅依靠教材知识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为不利,将来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将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展示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眼界,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学科发展趋势。
(四)设计一体化单元教学模式
为适应国内高等学校发展要求,完成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进行课程一体化单元教学改革。根据中药生物技术课程,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能力形成、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单元教学模式改革和摸索。教学内容设计综合考虑将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有机结合,形成知识体系,大处有网络,小处有节点,易于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形成整体概念。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涉及课程实验一定综合考虑,锻炼学生相关学科实验操作技能,真正将生物技术融合贯通,深入理解。可以将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制药学等不同课程实验相关内容整合后设计为一个单元,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加强中药生物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的互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
二、相关课程实验内容一体化建设
(一)改进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的中药生物技术实验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无研究性实验;实验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应该侧重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双重训练,培养学生系统性的科研思路和研究方法,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为此计划改设大实验,以两个或者更多个系统的生物技术手段,设计实验以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制作,通过声音、图像、动画增加感性认识。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采用交互式讨论教学法,整个课程中设计多个讨论内容,增加学生学习自主型。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合创新和素质拓展等课外活动
实验室开放及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室开放活动,让学生提早得到充分的科学研究综合训练,以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课程考核方式
合理的考核体系一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生物技术课程考核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情况、课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及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实验课考勤情况、实验方案设计、动手操作能力等。二是理论考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建立合理考核方法能够比较全面评价学生水平,引导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采用口试、技能考核、随机5次小考等多种形式,结合课堂提问,深化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方法应当是灵活动态的,不仅要有课程讲授过程中的问卷调查和考试后的试卷分析,还要结合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实验课、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四、总结
中药生物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综合性较强,前沿发展快。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并且不断补充学科相关新知识新技术,建立有效的中药生物技术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课程一体化建设要求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要求教师能够把不同方向课程有效整合,同时又能做到把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揉合在一起,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光理论知识要扎实,而且专业技术要熟练,充分掌握实践技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课程一体化建设这样一个模式,有利于管理、便于建设、便于实践,同时使得改革得以实现,提高人才的竞争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于开展中药生物技术课程一体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效完成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的整合,使之更加适合新的高等教育形势要求。日常运行管理制度的制度保障,着重体现公平、择优原则,正确引导,加强保障,促进教学改革参与者积极性,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年)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