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多文本知识源下的历史知识的获取与修正
发布时间:2016-06-21 10:00:27        发布人:冯昊南         浏览次数:211 次

多文本知识源下的历史知识的获取与修正

冯昊南

   历史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之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了解历史能够让一个人更好的了解过去,并且更好的掌握现在,从而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但是,历史毕竟是由人编撰,必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而史学家的主观色彩会影响他们对某一历史事件是否能够的准确记录,所以有时出现即使是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料对其的记录中亦有所异同的情况。所以如何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对某一历史知识进行较为准确的获取与修正,从而系统的掌握有关该事件的知识是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内容。

   一、文字历史与其局限性

   (一)历史的含义及分类

在说文解字中,史的意思为“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所以,最开始史的意思是记录事件的史官,之后引申为史官记录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用文字来记录的过去发生的事情。历,有历法、经历之意,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将历冠于史前使之合成为历史则出现较晚,如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将历放于史之前为其加上了类似于时间的概念,便有了当今的含义——在过去的时间里人类所经历过的事件。

在中国,由官方记录编撰的历史被称为正史,正史以“二十四史”为主。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除了正史之外,尚有有大量由民间人士自己记述的历史,这些文本不为历朝政府所采纳,被称为野史、稗史。除正史、野史、稗史之外还有逸史(散落、遗失的历史)、外史(民间传说)等分类。

   (二)局限性

上文提到,中国历朝(夏至清)以二十四史为正史,但是所谓的正史大部分依据皇家记录,以帝王本纪为主要内容的史书,但由于其是为统治阶级所服务所以不可避免的对朝廷进行了歌功颂德,遮掩了甚至篡改了一些事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这不意味的正史的记录不可信。野史、稗史作为私人编写不为统治阶级所采纳,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记载了不为正史所载的事件,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掺杂过多的演义成分或者作者的个人情感,所以利用单一史料是不足以获得较为立体的历史知识的,所以要综合多种史料才能达到明晰真相的目的。

   二、史料间的相互补充

不同史料间有相互补充与修正的关系。所以要获取历史知识,应该利用不同史料(多种文本知识源)立体的还原较为完整的历史事件。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现在我们看以下事例。

明人韩观是洪武、永乐两朝的大将,也是一个极端暴虐的人。在《明史》卷166中记载他“生长兵间,有勇略。性鹜悍,诛罚无所假。下令如山,人莫敢犯,得贼必处以极刑。”字里行间将其塑造为一个勇猛果敢刑罚果断之人,带有一定的肯定。但是,在明朝人朱国祯编写的《涌幢小品》中“韩都督应变”一则,记录了正史所没有记载的一些事情,请看如下摘录:都督韩公观,提督两广。初入境,生员来迎。观素不识生员,见其巾衫异常,命斩之。左右曰:“此生员也”观不听,曰:“生员亦贼耳。”朝廷闻之,喜曰: “韩观善应变。使其闻生员而止,则军令出而不行央,岂不报威?”韩杀人甚多,御史欲劾之。一日,观召御史饮,以人皮为座褥,耳目口鼻显然,发散垂褥,首披持后。肴上,设一人首。观以著取二目食之,曰:“他禽兽目皆不可食,帷人目甚美。”观前席坐,每拿人至,命斩之,不回首视,已而流血满庭。观曰: “此辈与禽兽不异,斩之,如杀虎豹耳。”御史战栗失措曰: “公,神人也。”竟不能劾。

对比《明史》中的记载,不难看出朱国祯的对韩观嗜杀、暴虐、残忍的描写并不见于正史(《明史》)中,《明史》仅仅在他的本传中将他杀人的事件概括为某某年杀多少,至于到底怎么杀的人杀的都是什么人,这些在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正史仅用寥寥数笔以及一个个数字就将充满血腥的事实一笔带过,所以对于同一个人不同史料之间的描写是不尽相同的,正史中记录的不一定充分,野史也并非完全不可信,不同史料间的记录存在互补充的特点。

   三、从多种史料中修正并获取相关知识

在对历史知识的收集过程中我们要客观公正的分析该历史事件,不可因为该事件有正史记载就放弃对其他史料中该史实记录的研究分析,已经定论的事件不一定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要集百家之言,立体的分析该事件。

比如在以往的通史中纣王往往作为一个暴君而被记载,如他荒淫无度,极度暴虐,宠信妲己,发明残酷的刑法以至于亡国身死,这些是对纣王普遍的评价。而近年来的研究与考古发现却表明,纣王虽残酷,但是他征服东夷部落使之纳入商王朝的地盘,使用青铜武器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完善祭祀制度是基本不见于历史记载。

再比如以往史学家对明帝嘉靖24年不上朝的史实一致口诛笔伐,认为其是昏庸无能的,但是现在人们对明朝留下的史料进行研究却发现,彼时虽党争频繁但是国家机器依然向前运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以及这段时间里明朝对外战争几乎是全胜的。虽然嘉靖不理朝政但是他却用老辣的政治手腕钳制着各级官员并保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与以往人们认为嘉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君主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对于历史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以达到记录真实的过程。在多文本知识源下对历史知识的修正和收集离不开综合分析各文本间的异同,历史是立体的,从不同方面观察和记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这些不同点的分析及考证可以到达修正历史的目的。

   四、总结

历史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是一个民族存在的证据,对历史知识的收集本身就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对多种文本的综合分析的过程有利于培养立体辨证客观史观。而在那些卷帙浩繁的史料中收集所需要的知识是枯燥的,所以对于历史知识的收集需要耐心,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更好的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并且还原历史。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中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