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韩迪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主旋律教育、文化艺术、实践服务等元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打造思想引领、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明确的基本原则,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核心价值观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高校是传播知识、创造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承担起文化育人的责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义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统领
习近平同志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言,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层具体化,这既是时代赋予高校的社会责任,更是高校文化价值属性的必然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从价值观层面揭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推动师生自觉追求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了基础,从而
形成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强大合力。
(二)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当今社会各种思想交锋激烈、文化取向多元,西方文化一直试图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高校作为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积聚和发散地,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向。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多元中找到真正落脚点和正确方向,自觉抵制错误观念的腐蚀和侵入,找准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锤炼品德,检验品行。
(三)是推动高校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校园文化体现一所学校的整体风貌,它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师生整体的人文精神和精神风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运用各种校园文化形式不断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能够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格调,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的培育和践行。同时,也有利于平衡学校长期与短期、整体和局部的发展关系,形成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学校不断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注重高校党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
(二)规律性原则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必须遵循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诉求愿望,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接受教育。
(三)可操作性原则
基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让师生不断通过实践活动去感悟核心价值观的存在,进而继承并践行核心价值观。
(四)发展性原则
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对学校文化历史的继承与扬弃。同时,在社会多元化发展驱动下,进一步加深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寻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理念、新媒介,使校园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三、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的传播和培育工作,必须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通过宣传教育、校园活动、实践服务,巩固强化其效果。
(一)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解读,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宣传引领和教育功能。加强校园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平台、腾讯微博群等宣传阵地建设,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宣传阵地,积极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最新理论、政策和精神,在广大青年中开展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实施优秀大学生培养计划,培养青年学生骨干,着力塑造大学生精英模范形象,充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使他们成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骨干力量。
(二)以校园文化活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正向青春文化
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活动,营造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打造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组织开展文化节、社团节、诗歌节、体育节、科技节、外语节以及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建设绿色学生社团文化,使学生社团成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承载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规范化”的大学生社团发展思路,不断规范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社团成立、注册及活动审批的监管,使大学生社团成为引导青春正能量的有效载体。
(三)发挥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
坚持德育化引领、社会化推进、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基地化建设、学分化管理的原则,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实践的组织和安排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开展以关注弱势群体、扶贫支教、艺术惠民、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等为内容的志愿服务工作,使广大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形势下,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力整合大学的各种文化资源,创新校园活动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高校师生人心,内化为思维习惯,外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者和自觉践行者。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