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疯子带着瞎子走路——论《李尔王》中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
发布时间:2016-06-21 10:20:08        发布人:潘 悦         浏览次数:395 次


疯子带着瞎子走路——论《李尔王》中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

潘 悦  


莎翁剧本《李尔王》第四幕第一场中有一句话:“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本来是这时代的一般病态。”很明显,剧本中李尔是疯子,被挖掉双眼的葛罗斯特是瞎子。李尔作为父王没有看清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把自己的父王身份中王的身份看得更重,反而是小女儿考狄利亚则把李尔看作真正的父亲。葛罗斯特也由于对庶出的小儿子更加偏爱而遭灾祸。这种上行下效的疯子李尔王与瞎子葛罗斯特的悲剧相互映衬,悲剧中的悲剧人物对人生、人性的看法构成了作者声音的大合唱。

   莎翁的作品喜欢用巫女预言或魂灵魇语预示人物的悲剧命运。这种非理性的成分往往起渲染悲剧气氛和引人入境的作用。但在《李尔王》中这种常见的手法被取代了。剧本的第一幕两位伯爵间的简短对话后便引出了一场分家产的壮举。大女儿和二女儿因着“献媚求恩的眼睛”和“善于逢迎的舌头”得到了李尔王的庞大的嫁奁。“虽然是最后的一个,却并非最不在我的心头”的李尔的小女儿考狄利亚因为“没有话说”,得到的回答便是“让你的忠实做你的嫁奁吧。”高纳里尔和里根是识时务的,他们深知父王的膨胀和好大喜功,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说着一口漂亮流利,情感丰富饱满,感人深切的假话。李尔是她们的父王,但是在这两个女儿的眼中李尔“王”的成分大大超过的“父”的重量。从后来高纳里尔担心父亲的随身侍卫太多而威胁自己的统治上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高纳里尔对权利和统治丧心病狂的追求和贪慕以及对于至亲至爱之人感情的冷漠。相反,父亲却放心地将自己的权力和国土一点不剩地分给了这两个让人痛心的女儿。这位可怜的父亲是权利的牺牲品,他在权利的蒙蔽之下过着瞎子一般的生活,连女儿的好与坏,亲与疏都分不清楚,再加上性格中的执拗和顽固,使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李尔从一开始就兼具着疯癫与盲障两种性格缺陷。疯癫是性格所致,盲障是权利所致,这两种可怕的性格缺陷调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催化剂。

我们可以从这个疯子细微的言语中感觉到他最爱的应该是最小的女儿,可是考狄利亚宁愿被父王鄙夷和厌恶也不愿说一句。究其原因,是因为考狄利亚把父王真正的看作是一个父亲,真诚纯洁的女儿更想在感情上得到父亲的关爱。这种可贵的品行和品性是莎士比亚所称赞的真善美的品质,也是伟大作品的形而上质。可是,莎翁并没有把这个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美好女性符号化,作为悲剧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正是继承了他的父亲李尔王的执拗,使得她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是一个戏剧人物而不是一个被供在神龛上的圣母。

过度的权利使得李尔自我膨胀,失去了权利的李尔则好似一个“播空了的豌豆荚”。因为失去权利而遭受迫害,離受苦难。然而这个疯子也恰是莎翁自己在这个剧本中最得意的创造物,他给他加上了诗人的桂冠,虽是一个疯子,却把人性中的自然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那个暴风雨之夜,疯癫使得李尔人性的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风雨雷电之中悲怆的疾呼人类的罪恶。

李尔的两个女儿被莎士比亚成功地塑造为天使与妖妇的对立形象,这加剧了戏剧冲突。我们看莎翁的剧本往往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是有距离地观看还是把自己带入角色,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是更高级的审美行为呢?然而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看到了莎翁让自己创造的人物既在舞台上生存,行动,然后让这些创造物无论好与坏,善与恶,都最后归于生命的尘埃。他是人物的造物主。我们每一个人又何曾不是不由自主地来而不甘心地离开呢?李尔的痴言疯语中不也透露着虚无的真谛吗?“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些傻瓜的广大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我是天生下来被命运愚弄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舞台是戏的框架,宇宙是我们的框架,在看与被看之间,我们自己也在人生这场戏中扮演着疯狂的角色。

再看葛罗斯特这另一个不幸的父亲。李尔对考狄利亚的偏爱造成了父女间的悲剧,而葛罗斯特对庶子爱得蒙的偏爱和偏听偏信则造成了父子间的悲剧。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圣经》上那个关于一碗红豆汤的故事。爱得伽的流放也如同该隐般波折艰难。葛罗斯特的盲障在于他由于受感情的影响而蒙蔽了自己雪亮的双眼,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盲障,而后在被出卖后才成了名副其实的瞎子。

爱得蒙的悲剧是出于对权利近乎疯狂的追逐,贪幕权利泯灭了人伦,使得他做出违背纲常的孽事。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和高纳里尔和里根一样的反面角色的恶的张力,他们与疯狂的李尔和盲障却忠诚的葛罗斯特一起构成了善恶力量的对比,在斗争中净化观者的心灵。

疯子李尔在剧中是王的角色,是中心人物。莎翁这里也隐含一种声音,做王的应该明察秋毫,否则臣下就会盲目跟从。可以说,李尔王的悲剧和葛罗斯特的悲剧相互影射着。疯子做下了疯狂的蠢事,盲障的瞎子紧接着跟随,把悲剧重复上演。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神人同形同性,莎翁笔下写的虽是王族贵族的故事,但他们的性格与命运也有着普通人的爱恨纠葛,嫉恨良善。莎翁写的是人性的规律是有普世价值和普遍意义的。他用像荷马般生动自然的比喻,鲜活的对话和自然演进的戏剧冲突将人生人性之真理包装得天衣无缝。在对比中闪露着人性的光辉,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角色的力量传达与渲染,荡漾人的心湖,震慑情的深海,在波涛汹涌后重归平静,却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   《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与夏娃如出一辙地相似,也是白璧无瑕——陷淖沾泥——跌入深渊——以命赎罪,故而可以说小说总的结构暗合了亚当和夏娃痛失乐园的神话。夏娃与苔丝的悲剧命运始于她们的处女身份——婚前属于父亲,婚后属于丈夫——也即她们是男权社会争斗的砝码和牺牲品。

哈代浓烈的乡土意识及其对故乡民俗文化的眷恋,渗透在主题结构的设置、情节冲突的转圜,以及人物与环境的融合,其饱蘸感情的笔墨也让我们有了对文本文化内涵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因此,《苔丝》文本及苔丝的人物形象具有了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也丰富了人与土地、人与环境之间的内涵。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教育系)

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