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夏尊圣
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信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块11条具体目标。但是,直到今日,结合自身教学和观课、评课来看,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目标和课堂高效教学效果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倡导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标准。然而,现今存在的问题是:
1.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总体目标认识不清,课堂以技能学习为教学目标。
2.教师对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帮助指导不清,学生接受帮助上缺乏主动性。
3.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教学目标与任务设定难易层次不清,甚至目标单一。
4.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任务的完成差异性很大。
5.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有些学生容易偏离主题,有些学生亦步亦趋,教师难以把握“引导”的恰当程度。
6.教师如何更有效地评价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7.利用网络搜索引导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技能及素养时,部分学生玩游戏,玩QQ,却不热忠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8.教师受多媒体教学环境影响,课堂管理不到位。
二、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策略
为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素养的学习和提升
1.新课程、新课标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方法都做了明确的界定,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明确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目标和意义。
2.学习、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课标,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从教研活动中得到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多听优质课。
3.丰富个人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加强课前有效备课环节,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构筑基础设施
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定是有充分准备的课前备课环节,为达到高效的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教师备课应主要以下几方面:
1.为达到信息技术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备课阶段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发展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充分了解学生是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2.教材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组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所以在备课阶段,备教材同样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3.明确总体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按照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并在明确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下,确定每一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4.依据教学目标,采取高效的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法与学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要明确“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三)加强课堂教学引导与管理,实施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1.课堂教学开始的组织上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随便就开始讲课,不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已进入准备接受新知的状态。
2.布置情境,引导、贯穿教学。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的学习融入情境之中,这样才能使知识被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
3.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各种教与学的方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任务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4.规范语言、合理引导。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规范、严谨、准确。要做到操作正确,语言清晰明白。
(四)合理评价与引导,为创设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保驾护航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束前和结束后,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及时的给予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等各方面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为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反思、总结提供依据。
三、结语
信息化社会中,把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只有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下才能够得以实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加强自身素养提升,学习并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依据,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和今后发展提供帮助。(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