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把握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日常发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良好习惯和引导学生实践意识以及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兴趣;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真正领会其内涵精神进而有效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作为有着几十年教学实践的教师,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良好习惯,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是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而课前预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前预习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产生自主学习动力和讨论交流欲望的首要环节,也是实现教学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点,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良好习惯。为此,教师应针对课本的内容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素材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意识,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和效果。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观察课文标题,以期在审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几分钟的时间之后,同学们产生了以下疑问:田忌是人还是田的一种形式?赛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进行的?赛马的场面是怎样的?谁赢得了赛马的第一名?与此同时,对于问题的答案也有各种揣测,有的说田忌一定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参加赛马,而有的学生则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忌是忌讳的意思,田地里是不让赛马的,因为田地里生长着庄稼。很难想象班级里的学生会有这样的创新性思维,这样的奇思妙想总会让人眼前一亮,也许这和我们这个时代推崇的环保概念是分不开的吧!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猜测,他们各自都有了一些想法,而此时也有了想继续搞清楚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课程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实践意识,营造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合作探究学习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切入点,以小组活动为探究学习的基本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合作探究教学程序设计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组合为不同的问题板块,通过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探究,使“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景,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景就是合作的学习情景。因此,引导学生增强实践意识,营造合作探究学习氛围对于实现教学预期目标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语文园地”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就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逻辑规律中提炼出来的,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思维习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这也是引导学生增强实践意识,营造合作探究学习氛围的良好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我就根据载体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正确搭配小组内成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念,让学生强烈的意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些合作与交流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会相互接纳、分享。按照这样的顺序组织语文教学实践,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着知识,先行的知识促进着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思想感情方面就会像山之小溪一般自由流淌,自然的流露进一步夯实着基础,也就呈现出“报酬递增”的良好效果,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就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和谐境界中发展起来。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够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则会妙趣横生、乐趣无穷,也会使得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作为教师应能使教学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与生俱来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天性。当我们把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时,孩子们都会产生强大的好奇心,并且会产生一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的科学探究的本能,这就激起了孩子的求知欲。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小学生聪明活泼可爱,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是周围的小动物充满着好奇,如果把这些活泼有趣的素材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这样氛围中熏陶着学生、滋润着学生、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主动性,学生也会按照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放飞灵感、活跃思维!这几年我尤其注意到,作为春节大餐的联欢晚会总会精心编排一档小朋友的节目,而且也总会让小朋友记忆犹新,十分喜爱,以至于三五成群的进行模仿、嬉戏、玩耍。因此,像这些深受孩子喜爱的“人”和“事”我们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我们挖掘生活中这样的情景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记得09年春晚节目《森林舞会》吗?那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挑着长长脖子高大的长颈鹿和漂亮的春天的使者,和着充满着童趣的“春来了,春来了,春姑娘来了”柔和旋律,多么具有童趣的节目啊。在此素材载体基础上,根据我有意识的创设情景,陈华乐同学在我的指导基础上写出了下面的优秀的文章:“我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挑着长长脖子高大的长颈鹿和漂亮的春天的使者……春风她春走了冬天的雪白,大森林穿上了美丽的花衣,春雨她带来了,带来了唱歌的小溪,森林的Party,跳起了春天的舞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树上爬的、水里闹的共同拥抱在大自然和煦的春风里开始参加森林舞会。”这是多么符合小孩子的心里特征和年龄特点啊?10年春晚中有一档小朋友的节目-《一个神奇的玩具店》吧!节目里有小孩子平时玩耍的卡通玩偶、恐龙、乖虎、熊猫,也有他们最最喜爱的灰太狼和喜洋洋。其中“我喜欢你,你喜欢不喜欢我”,“我们一起做游戏,你喜欢不喜欢我”,“我可喜欢你,你也喜欢我。”等童言趣语都是小孩子们平时最愿意听和喜欢说的。与动物游戏、玩耍,与慢腾腾的“大乌龟”和凶巴巴的“大鲨鱼”对话,自然会激发小观众的兴趣。特别是课间活动休息的时候,“小调皮”王新硕等同学扮演着其中的角色相互嬉戏玩耍,兴趣激发出来的轻松活泼的气氛被自然而然的调动了起来。在这样的互动活动中,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反过来丰富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在这种“报酬递增”的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很好的发展起来。因此,教师应敏锐发掘这些优秀素材,适时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进而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并正确予以认识。其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的补充和促进,而探究式学习是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在这三者的互动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同时,在此过程也需要正确认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关系,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始终按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精神,坚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实践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进而营造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学习氛围是我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切实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