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模因使我们认识到语言传播其实就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可应用于教育,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信息的交际和交流,这同样也适用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本文探讨模因论启示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通过直接套用,同义异词,同词异义的方式吸收,发展和改造语言模因,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模因论;商务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模因论概述
模因(meme)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牛津大学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于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meme)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故模因指文化基因。我们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许多学者先后撰文,阐述和发展模因的涵义和规律, 尝试建立文化进化的模因理论。何自然、何雪林 (2003)介绍了模因学的由来及模因研究的不同观点,分析了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语言模因的仿制,并提出了汉语语言仿制的四种类型;张莹(2003)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将异域模因复制到本国文化的过程,译者作为宿主(host),解码以源语言为载体的模因,并将此模因编码为目标语载体;王斌(2004)指出,翻译研究是文化模因研究的一个部分,探讨了翻译模因在教学中的作用。
模因具有保留性、变异性和选择性。每一个模因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又会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模仿、复制不是百分之百的原样“克隆”,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为此,应该说创新经常源自模仿,语言学习也是如此。模仿写作时读写结合的最基本的方式,通过模仿成功的范文,可以便捷的获得写作的理法,缩短学生探索直接经验的时间,加速语言从理解到运用的过度。因此,从模因论的角度了解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对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大学英语写作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频繁的国
际交 往对学生英语的写作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和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英语写作成绩并未取得应有的进步(潘钧,1999,cited in陆振慧,2003)。不光是本科四、六级考生写作成绩不理想(满分15分,平均分总徘徊在5~7分之间)(蒋家平,1995;简庆闽、陆建平,2000, ibid),就连一些TOEFL取得较高分,且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一年以上的中国学生仍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弱(曾凯等,2001,ibid)。
中国式英语在学生写作中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 问题,普通高校的学生在谴词造句,组段谋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我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呈现以下特点:?
1、学生写作依靠母语思维,母语思维参与二语写作的全过程,母语在二语写作中产生
了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
2、学生写作句法单调,过度使用某些词汇,表现出较强的口语文体特征,语篇模式受
母语思维影响特征显著,语体意识不强;?
3、二语水平、母语写作能力、写作任务与条件、写作练习频率、情感等因素对二语写
作的质和量影响很大。?
一直以来,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是学习英语的学生深感头痛的问题,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多次讲述大学英语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但是从学生的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作文成绩来 看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平均得分率远远低于相应的标准,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模因复制,传播方式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模因论使我们认识到语言传播其实就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可应用于教育,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信息的交际和交流,因此也适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可以为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提供帮助。
1.直接套用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直接套用”, 是指通过引用的方式将信息内容文体直接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少成语,谚语,名言名句等,这些内容用词精辟,是语言文化的积淀,正好可以充当学生写作内容的模因。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表达学习重要性的英语文章,很多学生都会想起引用Bacon在《论学习》一文中,所写的“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he 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se.” 也可以引用Edison的警句“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因此,在练习英语写作之初,我们倡导学生这样直接套用信息,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与表现力,也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类似的语境中通过模仿的形式,增强学生写作的能力。
2.同义异形
同义异形其实也是一种信息内容复制的重要体现。语言模因的单位从小至大可以分为字,词,句,段落以及语篇等。当我们用不同的模因单位表达相同的信息时,就称为“同义异形”。
这里说的同义词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范畴词、相近词(near-synonym)和派生词等。
Then they went on with the
ascent of the peak. The climb was an extremely difficult one.然后他们继续向顶峰攀登,这是一次极难的攀登。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如果第一次用来表达概念的词不太常见,不太通俗易懂,那么第二次需要重提此概念时,作者往往用一个简单的字眼。如:第二句就用了同义词climb来替代ascent这个较冷僻的词,既避免了重复,又解释了了ascent的意义。
The monkey's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the animal had learned to drive the
vehicle single-handed.
这只猴子最出色的表演是学开拖拉机。到9岁时,它已学会独自驾驶拖拉机了。
在第二句仍要提及monkey和tractor,为了回避重复,作者用了animal和vehicle这两个范畴词来替代。范畴词虽然意义宽泛,不太确切,但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一般不会引起误解,而且行文也显得更加活泼了。
这种用同义词来替换的方式是同义异形的一种表达方式。英语写作中鼓励学生通过同义异形的方式提高写作技巧,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语水平,也可以避免行文单调重复,实现了句式的多样化。
3.同形异义
同形异义指的是语言模因以相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不同的意义。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异,意义变异是语言模因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
同形异义词的起源主要有三种:一是音和形的改变。有些同形异义词在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来自不同的词源,发音也不同,但后来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经历了“元音大转变”之后偶然汇合成同形异义词。二是吸收外来语。由于大量从外语中吸收词汇,导致了许多外来词汇碰巧与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在发音和拼写方面完全一致,造成了许多同形异义词。三是词语缩略的结果。有些同形异义词是通过缩略方法造成的。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其小说《雾都孤儿》中就利用board的一词多义,生动地叙述了这样的场景:当Oliver被董事会叫去时,听到有人喝声道:“Bow the
board”(向董事会的人鞠躬),可Oliver未明白此话,在那里又未见到“木板”,只好向桌子鞠了一躬。这一场景的描述,通过多义词board的运用,将Olive表现出的尴尬描写得淋漓尽致。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富兰克林,就也利用多义词hang说过这样的话,“We must
hang together ,or 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此句中,使用两次hang,使整个句子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第一个hang与together连用表示团结,第二个hang与separately表示若不团结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可见,形式相同的语言模因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会发生变化,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注意到模因的这种表现形式,对于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三、结论
模因论指导的大学英语写作,既强调传统的背诵和模仿,又要注重现代分析,启发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有利于具体语言和文化语境的写作练习。无论从语言层面还是能力培养方面,模因论都有助于实现具体语境下的有效书面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