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刘方超
热词“赞”近年来风靡网络,“赞”字由古代汉语本义“带着财礼进见”引申出“赞美、称颂”义,是一个独立使用的词,发展到现代汉语中保留主要义项“称赞、赞美”,变成一个粘着语素,不单独使用,再到网络用语中作为单音节使用,其语义和语法都发生较大变化。
一、“赞”的来源及语义的历时演变分析
“赞”,古字为“贊”,篆体为“”,上为两个“先”字,“先”,走到别人前面,下为表示财物或者礼物的“贝”字。“赞”是会意字,本义是“人们纷纷带着财物进见”。《说文解字》中解释:“赞,见也。从贝从兟。”段玉裁注:“铉曰:‘赞,音诜,进也’。执贽而进有司赞相之。则旰切”。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有更进一步的解释:“进见以贝为礼也。”钮树玉校録:“从兟恐是声兼义,后人疑声不近,改为会意。”
《汉语大字典》解释“赞”有11个义项:1谒见,进见。例如,《说文解字·贝部》:“赞,见也。”2辅佐,帮助。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大叔仪不贰,能赞大事。”3选拔,引进。例如,《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4导引。例如,《国语·周语上》:“太史赞王,王敬从之。”韦昭注曰:“赞,导也。”5报告;告诉。例如,司马贞《史记索隐》:“赞者,告也。谓以候生遍告宾客。”6明白。《汉书·叙传》:“总百氏,赞篇章。”颜师古注:“赞,明也。”7赞礼,司仪(指赞礼的人)。8称颂,赞美。《字汇·贝部》:“赞,颂也。”9参与。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10文体名。11姓。《汉语大词典》中有12个义项,较之《汉语大字典》多出“唐时吐蕃语称强雄为赞”义。
《现代汉语词典》只保留了3个义项:“1帮助,如赞助。2称赞,如赞许,赞扬,赞不绝口。3旧时的一种文体,内容是称赞人或物的,如像赞。”
由此可以认为,“赞”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独立的词,意义丰富,除了本义之外,其他义项均为引申义,发展到现代汉语中义项逐渐演化,由繁到简,只保留了较为常用的三个义项。并且由独立成词的语素变成粘着语素,一般不单用,通常和其他的语素结合在一起形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其中,“帮助”和“称赞,赞颂”义项较多使用,“文体”义项使用较少。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多种义项并存,再到网络流行语言中只保留“称赞”义项,并引申出形容词义“好的”“漂亮的”等多种词性和意义。
二、“赞”的语法特征分析
由“赞”的来源和语义的历时演变可以得知,“赞”字在产生之初就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语法地位,可以单独使用。但是,随着语言的应用及发展,特别是演变到现代汉语当中,它的词性和用法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赞”在网络用语中可谓是“大显身手”,它的意义和用法有了极大的变化,主要具备了动词词性、名词词性和形容词词性。
(一)动词词性的“赞”
“赞”的动词词性是在它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具备,并且是最主要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这一用法得到保留并有所发展。
1.独立使用
(1)83岁耿车老人已被儿女找到,家人赞速新闻威力强大(搜狐新闻网2016-05-24)
(2)蝙蝠侠赞中国火锅(中国新闻网2016-03-13)
2.受形容词修饰
(3)秦岚大赞霍建华林心如般配,称自己仍在等待爱情(SOSO新闻网2016-05-24)
(4)北影节开幕上演超赞红毯秀(网易娱乐网2016-04-18)
(5)社会各界热赞“救人四小伙入选中国好人榜”(凤凰网2016-05-07)
(6)群众齐赞派出所:我们下去很清静(网易新闻2016-08-18)
(7)中外嘉宾盛赞2016中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会议(郑州广播在线2016-05-25)
3.受副词修饰
(8)孔令辉回应奥运资格质疑,力赞丁宁心态稳定(腾讯体育网2016-05-23)
(9)交警雨中站岗,受网友极赞(中国新闻网2016-01-12)
(二)形容词词性的“赞”
1.单独使用
(10)赞!三星展示了两种风格的柔性显示屏原型(安卓网2016-05-25)
2.受副词修饰
(11)《功夫熊猫3》中文版口碑获极赞(参考消息2016-01-12)
(12)废弃浴室变身自习室,台州学院这个小改造很赞(2016-05-24)
(13)三星s7国行版系统升级,这个功能非常赞(TechWeb 2016-03-20)
说明:在判断“赞”的词性时,这里考虑到受支配的对象。例如,在例(9)中,“赞”的对象是交警,此时“极”修饰的“赞”是动词;在例(11)中,“赞”的对象是“口碑”,说明的是事物的属性,此时的“极”修饰的“赞”是形容词。虽同样是“极赞”,但在划分词性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说明了“赞”在历时的发展过程中是比较复杂的。
(三)名词词性的“赞”
“赞”作为名词使用时,可单独使用。
(14)为流程再造点个赞让效能提升成共识(济南日报2016-05-25)
(15)一个赞100感觉自己又错过了(凤凰网2016-05-19)
(16)32个赞!索尼传感器工厂产能即将全面恢复(中关村在线2016-05-17)
从语言发展的事实角度上看,由古代汉语的“赞”单独成词使用到现代汉语中“赞”作为构词语素与其他语素相结合成词使用,如“赞美,称赞,赞不绝口”等,再到网络语言中可以独立使用的演变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出“赞”可作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使用,其语法组合形式是非常自由的。但是,“赞”字在构词角度存在同型不同性的特殊情况,“赞”的词性在语言发展过程当中还没有定性,这是语言发展必经的阶段,以后“赞”字“何去何从”,还有待观察。
三、“赞”的流行原因分析
“赞”字本是构词语素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流行语迅速蔓延,得以进入到广大民众的视野,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当中,为大众所接收。“赞”的流行,存在语言自身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多重因素。
(一)语言自身内部的发展因素
用单音节的“赞”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态度复合语言运用的简洁性原则,“赞”字形式上的经济性,符合网络时代人们表达观点的追求,不仅能生动形象的表达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态度,而且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并得到传播。“赞”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汉语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传承,由古代汉语单音节发展到现代汉语中粘着语素,再到网络语言中的单音节独立使用。可以看出,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自己强盛的生命力。汉字是一种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由社会惯例、规范或约定而来。
网络语言有其特殊的用语特征:“快”,“赞”字最先出现在网络上的形象是一个大拇指的图案,网络使用者想要表达自己赞美、称颂的观点就直接点击图案即可。后来,图案的形式出现多样化,包括心形、星形等,还有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的其他图形。要是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出现了“点赞”一词,“点”,即“点击”表达观点的图案,此时的“赞”是名词词性;“新”,求新、求异是网络使用者的心理追求,网络语言“新、异”的特征使得“赞”字从“默默无闻”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并一度热了起来;“简”,语言的简约性与准确性是使用者一贯追求的目标,这一现象在网络语言使用的工程中表现的更加充分,一次点击或者一个“赞”字就能直接表达出个人的观点和态度。
(二)语言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因素
网络的出现和网络媒体的传播媒介与语言的发展与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语言的传播需要媒介,而网络的出现成为了最好的媒介,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速度快,使用人员广泛,这对语言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网络使用者的主体部分是年轻人,年轻人独有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方式对语言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年轻人猎奇求新的心理是激发语言传播的重要因素,作为语言词汇符号形式的“赞”,有一定的陌生化,具有创新出奇的独特价值,往往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这种文化符号一旦被关注,往往就有了流行起来的诱因,如之前网络出现的“X客”“X族”等,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再有,商业操作也是促进“赞”字流行起来的重要因素。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关注度,往往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做出“集赞”等形式的宣传,甚至把其和产品的销售结合在一起,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赞”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流行语的出现,一方面反应了社会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使用者的情感。不合理、无规范和无度地使用网络流行语是不符合语言使用交际原则的,会造成流行语滥用的不良后果。“赞”字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在使用语言交流时的创造力,同时又在交际中不断开发和挖掘语言的潜力。在当今网络开放的社会,网络流行语是具有一定生命力的。
“赞”字源自于古代汉语,发展于现代汉语,流行于网络用语,至于“赞”字是否会一直赞下去,以及它在现代汉语中词汇地位的地位变化,还有待于密切跟踪和从严观察。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