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中学作文生活化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6-07-21 22:19:30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41 次

中学作文生活化的策略

刘一博   杨 莉

   作文一直被认为是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工具。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却把作文看做是取得高分的手段,中学教师也为了学生取得高分编写各种作文“模板”,这些都使得作文明显缺少生活体验。文章分析了初中生作文与生活体验缺失的表现,提出文章从作文目的、命题的生活化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生活,使他们在作文的过程中选材、分析、抒情等方面贴近日常生活,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一、作文教学生活体验缺失的表现

   作文,是个体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个体对生活的描绘、书写与反映。然而中学生作文却远离生活,失去了生活的五颜六色。具体表现如下。

   (一)作文素材“假”

所谓作文内容素材“假”是指学生并未从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作文反映的不是生活的事实,而是胡编乱造的内容。由于作文材料不是学生自己经验性的事实,因此文章就缺乏生命的真切感悟,就难以具体生动感人。

  如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一位考生编造故事,一位白人篮球高手欺辱自己,约定和白人一起打篮球,可是自己又不会打篮球,然后在父亲一番爱国主义教导之后,勤奋努力学习两个月篮球,最终战胜了白人。于是感悟到:与中华之魂为邻,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二)用语措辞“大”

   作文中的语言是对生活体验的叙述,是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所谓用语措辞“大”是指在中学生作文里,脱离生活实际喊空洞的口号,说言不由衷的“豪言壮语”,语言有“大道理”和“深度”却很难打动读者或者文章虽有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语言但却不能表达内涵。

  在一篇题为《春天》的作文中,学生写到:

  寻找春天,走进母亲的怀抱;邂逅春天,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春天,领略自然的风光。泉氷叮咚,是春天奏出的美妙音乐;白云飘飘,是春天铺就的最美好的图画。

  上述作文片段中运用排比,语言优美,辞藻华丽,但是却显得华而不实,没有真正的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而只是简单堆砌这些文字,不能很好地表达文章《春天》的主题。

   (三)思想感情“空”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学作文教学也一直把培养能写、会写具有真实情感的文章作为写作追求的目标。《标准》也指出:写作要有真实情感,感受独特,体会真切。所谓思想感情“空”是指:所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感受是不是发自作者内心的;所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感受不是与作者亲身经历的客观事物。学生在作文中故意掩饰真情,刻意拔高作文主题,显得作文更有高度和深度。

  有调查显示,在一篇《让世界充满爱》的作文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写出了自己爱残疾人,爱清洁工,怎么感人怎么写。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学生有多少真正的表现出对残疾人的关爱,对清洁工的尊敬呢?这不过是赚取老师的同情从而取得高分,不是真实情感的表达。

   二、中学作文生活化的策略

   (一)作文目的指向生活

  1.作文立意回归生活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一等作文的评价标准是:切合题意,主题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简单的十六个字体现出高考作文的标准,也表现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在作文立意上,并不是所有道德高尚立意高远的文章都是好的,更不是非要掌握作文的“模板”才会得高分,只要能主题突出,有自己的想法意见和见解,同样能取得高分。

  2.作文指导联系生活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而又创意的表达”。给学生减少束缚,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变讲授法作文教学为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设置生活场景,让学生,自由写作,自由选材,自由构思,自由表达,在轻松的写作氛围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二)作文命题贴近生活

   作文命题贴近生活是指把平时练习的作文命题从围绕考试到围绕生活,命题的依据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表达感情。为了使作文命题更好的贴近生活,作文命题首先要切合学生心理、生活实践和学习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留心观察,熟悉学生的学习,校内生活、课余活动,从他们日常生活入手进行选题,让学生见到题目就能打开记忆的大门,想要一吐为快,陈旧老套的题目,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也容易陷入思维定势。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会出现思维闭塞。

   (三)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

  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学生对身边的事司空见惯,写作时无东西可写,这就要教师善于引导他们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首先,帮助学生做好观察前的心理准备,告诉学生观察时要专心,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其次告诉学生观察时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如观察人物时要注意人物的肖像,衣着,要留心人物的个性特征。除此以外要学会比较,抓相同与不同。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眼前的事物“熟视无睹”“浅尝辄止”“管中窥豹”等问题。因此对于熟悉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时间去观察,在观察中要全面,要细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老舍说过:“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写不出来。”因此在观察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把观察的时间地点环境或者天气写下来,把观察的过程记录下来,包括事物发生的变化,个人的心情、体悟、发现等等。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