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分析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
张莎莎
本文以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为理论基础,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两个维度分析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使人们理解文化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冲突,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礼貌和礼貌用语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交际的成功、社会的正常发展都离不开礼貌用语的使用。礼貌用语是指在语言交流中使用具有尊重与友好的词语,主要包括称呼语,问候语,感谢语,恭维语等。语言和文化又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本文将从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研究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揭示其反应的文化差异,使读者了解这些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
文化价值维度是跨文化理论中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是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一个框架。霍夫斯泰德在著名的跨国公司IBM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观调查。调查和分析的重点是各国员工在价值观上表现出来的国别差异。通过研究,他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归纳为五个基本的文化价值观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的规避,权力距离,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三、基于文化价值维度分析英汉礼貌用语
(一)礼貌用语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是衡量某一社会总体是关注个人的利益还是关注集体的利益。个人主义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强调独立而不是依靠别人,注重个人成就和个人的独特性。根据霍夫斯泰德的研究发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属于个人主义文化。而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注重遵守社会规范和承担社会责任,注重家庭观念,强调与他人的合作。大部分亚洲国家属于集体主义文化。
首先,英汉在称呼语上有很大不同。在英语中,无论年龄大小称呼别人往往用姓氏或直呼其名,例如在学校见到老师打招呼时:“Good morning, Mr. White”,见到同学父母时会说:“Good evening, Mr. Brown”。遇到陌生人往往会说:“Excuse me”等表示客气。而汉语则喜欢把亲属称谓放在称呼语中,如见到同学父母时会说:“张叔叔/王阿姨好”。即使对于陌生人,也会称呼其“叔叔”,“阿姨”,“奶奶”等表示尊敬。而且,就亲属关系词来说,英文中像“uncle”,“aunt”,“cousin”等这样笼统的词,在汉语中就分得很细,如舅舅、叔叔、伯伯、舅妈、阿姨、姑姑、堂(表)兄弟姐妹等。这些语言现象就体现了中国的集体主义观念,注重家庭、亲缘关系;而英语国家注重个人,自我意识。
其次,在恭维语的回应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文化注重谦逊,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得体。例如,当有人称赞中国人时,中国人的常见回答是:“哪里,哪里”,“过奖了”,“不行”,“不好”等。对于恭维或称赞,中国人习惯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表示谦卑。这就表示中国文化注重放大他人而缩小自己。但是在西方国家中,如果有人称赞对方,对方的常见回答是:“Thank you”。这就表现了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强调自我肯定。
(二)礼貌用语与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指某一社会中地位低的人对于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权力距离分为高权力距离和低权力距离。高权力距离的国家强调权力的重要性。人们承认不平等现象,接受严格的社会等级。而低权力距离的国家由法律指导,尽可能缩小权力的差距。人们认为等级制度是不公平的现象。中国是典型的高权力距离国家。
首先,在称呼语方面,英汉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中国古代,“尊”,“贤”,“令”常用于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尊敬,而用于自己时则用“贱”,“鄙”,“愚”等来表示自谦。现在,称呼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时,常用职务称呼,如张部长,王经理等。这不仅体现了对被称呼者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其身份、地位的重视。而在英语国家中,敬语和自谦语的表达方式相对少,称呼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时常用姓氏,甚至直呼其名,如在很多新闻报道中,常称美国总统奥巴马为“Mr. Obama”。这就表明,在这些水平关系国家中,人们没有强烈的的权力意识。
除此之外,在英语中,第二人称只有you,而在汉语中则有你和您之分。你一般用于同学,朋友等辈分、地位相等或相近的人之间。而您一般用于称呼辈分、地位高的人。这就表明中国“长幼尊卑”观念根深蒂固。对于称呼语的使用,受传统伦理,社会结构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权势取向。而西方受“平等”观念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平等取向。
其次,在道歉语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相对于中国人含蓄内敛,好面子的特性来说,英语中道歉语的使用频率要高于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在英语中,无论冒犯了什么人,都会道歉,即便对方是晚辈或下级,也会说“sorry”。而在中国文化中,“上尊下卑”的观念影响着人们在生活中的言行。在中国文化中,道歉主要用于维持人际间的和谐,如果上级或长辈冒犯了下级或晚辈的时候不需要道歉,这是权力的体现。而在英语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社会平等,权力距离低,道歉是维持平等秩序的手段。
四、结语
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汉语中称呼语多用表亲属关系的词,恭维语的回应多用自谦的方式,这些语言现象与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密切相关。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是个人主义文化,强调自我意识,自我肯定。在权力距离方面,中国是高权力距离国家,从称呼语和道歉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重视。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强调平等,权力距离低。礼貌用语反映了各国的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礼貌用语及其反映的文化差异,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