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国际孔子学院与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
发布时间:2016-10-13 22:37:18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08 次

国际孔子学院与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

王 琼


   当今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而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语言差异,同时还存在着文化差异。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中国通过与西方各国之间互办文化年来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孔子学院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背景

国家形象是对外战略的表象,文化价值观是其内涵。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最具渗透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传承民族知识和记录历史的重要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其真正的内在标识。中国崛起急需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把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相结合,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中华文化的宣传,让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更加的了解中华文化,努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推动中国加快融入到国际社会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和建设和谐世界的主流之中,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佛教、道教都对我国的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最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在我国悠远而绵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均不是其他文化可比拟的。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国际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则适应了世界的需要,使得其在世界各国得以建立和发展。孔子学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促进了中国文化传播,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敌视,达到文化上的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互相交融的目的,营造和谐世界的局面。

   二、孔子学院及其地位与作用

   孔子学院是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而举办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它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进行汉语教学以及传播中华文化是孔子学院办学的宗旨。

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媒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的“仁”、“和而不同”、“以德服人”的思想分别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思想强调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儒家重视社会稳定,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对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坚守以“孝道”为中心的家族主义,强调“仁、义、礼、智、信”。

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不仅让世界了解到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让世界了解到当代中国的发展观念和现代文化理念。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展示出当代中国形象以及文化魅力,通过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减少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不理解甚至偏见,从而提升当代中国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孔子学院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三、中华文化的民俗节日的传播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国的文化也都深深的打上本民族的烙印。比如,提起感恩节,每个人都会想起美国以及其特有的火鸡,提起狂欢节和桑巴舞就会联想到巴西,提起斗牛则想起西班牙,这些节日和节日民俗文化元素几乎成了这些国家、民族名片。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优秀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悉和喜爱。

   孔子学院除了进行汉语课程教学外,还通过举办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华传统艺体课程、中国文化角和文化俱乐部、“体验中国”夏令营、中华烹饪教学、演讲比赛等等传播中华文化,涉及内容广泛,展现形式丰富多彩,为参与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

   孔子学院通过组织专门的节日文化活动来传播中华文化,中国新年、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则是其主要庆祝的节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让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优秀民俗节日中最受的外国人喜爱的是中国新年,同时,每到中国新年的时候各国华人也都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中国新年,到处都充满着中国元素,例如:进行舞龙舞狮表演、扭秧歌、唐人街挂满了中国结以及春联等。英国BBC广播公司专门录制了中国新年的一系列节目,使得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新年的主打颜色则红色,红色在中国代表吉祥,中国红是中国特有的中国元素。

   四、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文化交流在各国的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大中华优秀文化的宣传,通过文化交流或者举办文化学校宣传中华优秀文化,让世界认识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接受中华文化特有的中国元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孔子学院是中国的文化外交的体现,通过文化外交来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的亲和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