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海斯特与苔丝的悲剧人生
——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下的人物塑造
许哲颖
19世纪前半期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描写了一个犯了通奸罪的女人的救赎与成长的故事,19世纪后半页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个失去童贞的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命运。这两部小说题材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在霍桑和哈代两位大作家的思想中都存在一定的宿命论,但是由于两位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两部作品又反映了作家所要表达不同思想内涵。
一、海斯特与苔丝的悲剧人生
世界之原初即罪恶与堕落,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因为违反上帝的禁令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开始了苦难的尘世生活,因而亚当和夏娃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承袭了原罪,人人生而有罪。两位女主人公所犯下的都是所谓的“奸淫”的罪恶。
霍桑的小说《红字》最开端的场景就是象征着罪恶与苦难的监牢,犯了通奸罪生下私生女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被殖民地当局审判,判处她要把代表通奸罪的“ A”戴在胸前。在她因犯罪而丧失了权利、被迫独处一隅的这些年月里,依靠自己高尚的德行帮助别人。海丝特与世无争,她从没有想过通过自己对他人的帮助而获得什么报偿,同样她也不倚重人们的同情。最后她感化人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海斯特虽然表面服从,心底却顽强地与清教统治顽强对抗。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出生在马一个贫苦小贩家庭,苔丝的父亲约翰被当地牧师告知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代,他与妻子商定让女儿苔丝到一个富有的老太婆家去攀亲戚,以期获得经济上得帮助。然而,这房远亲并不是德伯家真正的亲戚,只是一个英国北部发迹了的商人为了改头换面买来的一个姓氏。不明真相的苔丝去了以后被这家的儿子亚雷诱奸,她怀孕回家,孩子生下不久后就夭折了。后来苔丝与安玑相爱,但是安玑在得知苔丝的过去后,抛弃了她,走投无路的苔丝再次受制于亚雷,安玑重新回到苔丝身边。然而,苔丝意识到是亚雷是她所有不幸的根源,一次次毁掉了她的幸福,她懊恼和愤怒到了极点,她杀死了亚雷。与安玑一起度过幸福、满足的最后五天之后,苔丝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二、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品人物命运
作家的创作与其生活的现实是分不开的,霍桑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哈代主要生活在19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
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美国浪漫主义是美国文化的勃兴与第一次文学高潮。标志着美国文学本土特色的形成。霍桑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主要代表,把注意力转向过去,力图借助丰富的想象去挖掘历史上对创作有益的素材,力图把过去的时代与我们现实联系起来。他的作品一般带有以古喻今的创作意图,同时又出于清教徒的审慎,霍桑采取了浪漫主义小说的创作形式。霍桑的作品往往以表面温和而实质犀利的笔锋揭露黑暗现实,鞭挞邪恶、揭示真理。《红字》很好的贯彻了霍桑的创作理念。霍桑常常把问题置于自己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之中进行观察,由于他生活在曾经发生过“驱巫”案的小镇,而且他的祖先威廉·霍桑法官曾有过积极地迫害异教徒的罪恶行径。对于清教徒殖民者来说,罪恶是切实存在的;而对于霍桑来说,罪恶却是一种心理上的困扰,对于祖先犯下的罪恶,那种愧疚与负罪感深深地埋藏在霍桑的心中。所以在创作中他自然地运用象征主义的极端形式,把道德寓意作为实现自己的忏悔和保持秘密的最佳方式。
哈代的创作时期包括基本上与英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的阶段重合。这一时期,贫富分化十分严重。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资本家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小说以哈代故乡威赛克斯地区为背景,反映了资本主义入侵农村,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变动,农村宗法社会的基础彻底崩溃,农民破产,经济、道德、风俗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哈代在仔细观察了农业危机造成的惨剧后,描写这一地区农民所遭受的灭顶灾难。农村的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大量的农民离开故土,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也是资本主义动摇农村经济基础的最突出的表现。而资产阶级的法律与宗教,同样对破产农民进行压迫和鱼肉,苔丝被亚雷奸污,不仅没有得到同情,反而从此背上了不洁的恶名,没有经济来源依附于亚雷的苔丝,只能任由亚雷摆布,资产阶级道德的伪善性,安玑虽然是个思想开放,聪明真诚的少年,并且也是真心实意的爱着苔丝,但是得知苔丝的过去还是狠心的抛弃了她。这些种种将苔丝一点点逼上了绝路,从小受到的封建迷信影响以及深深扎根于苔丝内心深处的宿命观念,最后,只能与黑暗同归于尽。
三、结语
相似的女性失贞题材,霍桑作为一个接受了超验主义思想的清教徒,其思想本身就带有的很大的矛盾性,他对男女主人公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时又对人类生来就带有“原罪”的思想深信不疑,他对祖先曾经迫害过异教徒怀有强烈的愧疚感,他确信这种罪恶会绵延至后代。他虽然承认海丝特并不是真正的罪人,却仍让她进行自省忏悔,最后在宗教的感召下皈依上帝,重新获得灵魂的新生。哈代在目睹了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给农村带来的深重灾难,对资本主义道德、法律、宗教做出深刻批判,但其思想深处浓厚的宿命观念,却使他无法找到正确的出路,这就是苔丝最后只能与黑暗势力同归于尽的原因。苔丝反抗精神是值得赞许的,但她思想中,也就是作者思想中的悲观宿命论是落后的。两位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着重要的联系,通过女主人的人生境遇,可以看到作者在作品中浓缩的时代特质,解读作者所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