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李金雷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想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要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孩子有一种自我需求的内在动力,让这种内动力驱使着孩子们自主学习数学。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以供商榷。
首先,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在教学“折扣”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先设定了一个某大型商场进行促销活动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扮演顾客到我开的这家商场来购物。我把每种打折的商品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以供学生进行选择。然后出示问题:打八五折什么意思?每种商品比原价便宜了多少?这样孩子们就兴趣盎然的来购物了。在购物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呢?此时孩子们产生了解决问题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着孩子们去思考,去商讨,去合作研究。在这节课之后,孩子们又自发的组织起来走出社区走进商场去用自己学到的“折扣”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其次,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曾经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有一个古老的问题叫“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曾经困扰着很多人,因为它的解题过程很复杂。可是有一个人却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题目是这样的: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这个人说:吹一声哨所有的动物都抬起一只脚,吹两声哨,所有的鸡都坐在了地上,站着的都是兔子。因为兔子还有两只脚着地,所以用剩下的脚的只数除以2,就是兔子的只数,再用总数94减去兔子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孩子们听了之后,兴奋异常,原来鸡兔同笼问题可以这样简单的去做。并且对学生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天孩子们和我说:老师,昨天回到家里我把你说的那种方法和爸爸妈妈说了,他们对你故事中的那个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看来学好数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对它有兴趣,去主动的学习、研究它。它还是很温顺的吗。
第三,数学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学数学,能够让孩子们在高昂的兴趣中培养并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我在教学“乘法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给孩子们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然孩子们去做:3+3+3+3 4+4+4+4+4 5+5+5+5+5+5 8+8+8+8+8+8+8。然后说:同学们大家和老师比一比谁先计算出结果好吗?孩子们马上动手进行计算。我在学生们计算出了一半题目的时候,把答案说了出来。孩子们惊奇的看着我。一位学生说:“老师,你怎么算这么快呀?是不是你早就算出了答案?”“哈哈”我笑了,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是不是怀疑老师在作弊呀?你放心吧,老师没有作弊,老师只不过是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了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种新的方法好吗?”学生听了,都睁大眼睛,精力集中的听这节课,而且在课上的师生交流中出奇的顺畅。
第四,在课堂中进入竞争机制——开展竞赛,刺激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我经常采用的形式是:小组之间的竞赛。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所以在小组进行竞赛的时候谁都不会甘心落于人后。要想不被别的组比下去就只有在学习过程中集中全部精力,调动自己所有的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第五,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身心愉悦的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引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当一个人具备了就够的自信心之后就会对某件事充满了兴趣和激情,就会使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更加努力、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总之,充满了活力的课堂是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要想使课堂气氛活跃就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把呆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场景、游戏、故事……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爱上数学,把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成内在需求,以便达到学的积极主动,学的生动活泼的境界。
(作者单位:黄骅市常郭镇东毕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