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论魏晋时期夏侯氏家族的玄学传统
发布时间:2016-10-20 20:52:5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30 次

浅论魏晋时期夏侯氏家族的玄学传统

崔荣亮

   魏晋时期,士族门庭纷纷崛起,其中,夏侯氏家族便是其中之翘楚,夏侯氏家族因军功而起家,为曹魏之政治新贵,然其在文学、思想领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这也正是其成为士族门庭必不可少的条件。夏侯氏家族成员的文学作品中多染有玄学的色彩,通过其流传下来的作品,我们得以一窥这一家族的玄学传统,其家族的玄学传统萌芽于夏侯惠,在夏侯玄时达到了顶峰,经过夏侯湛、夏侯淳的短暂延续,便迅速走向了衰落。其家族之玄学传统与时代之玄学思潮一时并起,时代之玄学思潮给予其家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反过来,夏侯氏家族的玄学传统对时代思潮应该也是有着推波助澜的贡献的。

   魏晋时期,以陈郡谢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为代表的士族门庭纷纷崛起,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所指出的,“士族的形成,文化特征是必要的条件之一。非玄非儒而纯以武干居官的家族,罕有被视为士族者。”可以说,每一个士族门庭中,都会有在当时文学或文化上领导一时风尚的人物,如谢氏的谢灵运、谢朓,王氏的王羲之父子,荀氏的荀粲等等。而在这诸多士族门庭中,夏侯氏家族当亦属其中的佼佼者。而这一时期,玄学逐步取代了儒学的地位,而逐渐成为时代之一大思潮,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新兴门庭都不可避免的受玄风的影响,夏侯氏家族的成员同样如此,夏侯玄作为“玄学宗主之一”自不必说,而其他成员也多出入玄儒,其思想或者留下来的作品中多受玄学的影响。应当说,夏侯氏家族中的玄学传统是很深厚的。

夏侯氏家族的玄学传统当追溯至夏侯惠。夏侯惠是夏侯渊的第六子,夏侯玄的族叔。《三国志·诸夏侯曹氏传》注引《文章叙录》有云:“惠字稚权,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历散骑黄门侍郎,与钟毓数有辩驳,事多见从。”而《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中也提到其“亦著文赋”,可见其在文学方面,当有一定的造诣,遗憾的是现今流传下来夏侯惠的作品只有《景福殿赋》和《荐刘劭》。而《荐刘劭》这一篇奏议文正可以让我们一窥其思想倾向。其文中有云:“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渐渍历年,服膺弥久,实为朝廷奇其器量。”可见,其与刘劭应该是相交深厚,并多次参加清谈活动的,而我们说,玄学的兴起是与汉末魏初的清谈活动是分不开的,刘劭作为清谈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玄学之士及其玄论是有着引导意义的,其所著《人物志》更是对后来玄学中所提及的几个关键问题,像性情之辩、才性之辩、有无之辨等早已有所涉及与探讨。因而,刘劭可视为魏晋玄学之先绪。而对于刘劭本人,夏侯惠也是极力赞扬:“故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净之人,慕其玄虚退让;文学之士,嘉其推歩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深笃固;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制度之士,贵其化略较要;策谋之士,赞其明思通微。”可见在刘劭身上,儒、道、法之士的特点融于一身,并非是传统的儒家之士,而与其相交的夏侯惠,不能不受其言论与思想的影响,在学术与思想上持一开放、兼容的态度,乃至对人才问题、性情问题、有无问题有所思考。缘于此,我们认为,夏侯惠应当是具有一些玄学风尚的,虽然不明显,或者说只是一种萌芽的状态。

到了夏侯玄,夏侯氏家族的玄学风尚开始兴起,并在开始就达到了顶峰时期,夏侯玄不惟是夏侯氏家族玄学成就最高的,也是当时玄学的领军人物。学界对于夏侯玄的玄学思想多有探讨,此处不再赘述。但遗憾的是,自夏侯玄之后,夏侯氏家族并没有再次出现如他一般,在玄学上有着突出成就的人物,正如其家族地位一样,夏侯氏家族的玄学传统的高潮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便走向了滑坡路,而在夏侯玄之后,唯一值得注意的,也就是夏侯湛和夏侯淳兄弟二人了。

关于夏侯湛,其在文学上的成就要比在玄学领域上的成就高的多,《晋书》中记载:“湛幼有盛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文名与潘岳相比肩,且“著论三十余篇,别为一家之言。”《世说新语·文学》注引《文士传》云:“有盛才,文章巧思,善补雅词,名亚潘岳。”关于其作品,明代张溥辑有《夏侯常侍集》,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也录有部分作品。在此三者的基础上,张彦妮的硕士论文《夏侯湛集校注》则更为系统全面的辑录了夏侯湛的作品,并做了详尽的校注,为夏侯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然而,在其所流传下来的众多作品中,却没有一整篇或多篇文章,较为系统全面的揭示夏侯玄思想中的玄学色彩,其玄学思想多是蕴含在零散的语句之中。

《抵疑》一文是夏侯湛自剖心路的一篇文章,《晋书·夏侯湛传》记载:“少为太尉椽。泰始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累年不调,乃作《抵疑》以自广。”因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了解其思想状况,一窥其思想中的玄学色彩。在这篇文章中,夏侯湛在披露自己的仕途历程时说:“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志则乍显乍昧,文则乍幽乍蔚。”在这种境况中,夏侯湛所追求的是“逍遥以养生”,而不是“惶惶以求达”。而“逍遥以养生”正是老、庄之义。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一种“逍遥游”的人生观,认为只有无所待,达到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而在这里,夏侯玄显然是深受庄子的影响的,而且下文里面,夏侯玄还特意提到了“神人”,说其是:“噏风饮露,不食五谷。登太清,游山岳,靡芝草,弄白玉。不因而独备,无假而自足。不与路人同嗜欲,不与世务齐荣辱。故能入无穷之门,享不死之年。”而提到养生,则需溯及《老子》,《老子》第十三章云:“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对此,蒋锡昌先生认为:“盖老子以为圣人所重者为治身,治国则其余事也。然唯以治身为最重,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也。”应当说是深得老子之义。庄子也提倡养生,其在《养生主》一文中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滞,与老子是一脉相承的。但夏侯玄在养生方面却不是完全继承老、庄,而是有所转变的。一方面,夏侯玄以“身”为重,这种人生归趣是秉承老庄而来,这也正是其“生不砥砺名节”、“生尽其养”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在以“身”为重的方式上区别于老、庄。老、庄认为“治身”、“保身”的关键在于清静寡欲、在于朴素;而夏侯玄则相反,是极尽其养,与尘俗无二致。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夏侯湛表现出了对扬雄的仰慕,文中云:“若乃季札抗节于延陵,扬雄覃思于《太玄》,伯玉和柔于人怀,柳惠三绌于士官,仆虽不敏,窃颇仿佛其清尘。”缘于此,扬雄及其《太玄》对夏侯玄当是有一定影响的。

《雷赋》中云:“苟不合于大象兮,焉济道以成哲。”“大象”一词出于《老子》,其三十五章云:“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王弼对于“大象”的解释是:“大象,天象之母也。不炎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天象”也就是指日月星辰以及阴阳四时等,或者扩大来说,指的就是自然万物,“天象之母”便是支配、统属万物的准则,也就是“道”,因而楼宇烈先生解释“大象”时说:“大象,无形之象,亦即道、朴、常。”蒋锡昌先生《老子校诂》亦云:“‘大象’即指大道而言。盖以道有法相,可为人君之法则,故谓大道为‘大象’也。”也正因为“大象”可以为“人君之法则”,因而“执大象,则天下往。”也就是说“谓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归往矣。”夏侯湛之句“苟不合于大象兮,焉济道以成哲。”正是化用了这个意义。他认为“先王制刑,拟雷霆于征伐。恢文德以经化兮,耀武艺以崇烈”都必须合于“大象”,也就是“道”,背离了“道”,背离了自然运行的法则,就难以成为“大圣”。

不唯如此,在夏侯湛文章的措辞用句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玄学色彩。例如《猎兔赋》中云:“息徒兰圃,秣骥华田。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优哉游哉,聊以永年。”乃是引用嵇康《赠秀才入军》中的语句,嵇康为竹林名士,玄学名士,夏侯湛能够引用其句,应当是对其较为熟悉,在思想上嵇康应对夏侯湛有着些许的影响,同样的还有《观飞鸟赋》,其中“何斯游之自得,谅逸豫之可希。苟临川而羡鱼,亦观翔而乐飞。”则是化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河而羡鱼。”而《昆弟诰》中“明而昧,崇而卑,冲而恒,显而贤,同而疑,厉而柔,和而矜”,则明显和《老子》“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相类似。

当然,玄学传统在夏侯湛作品中的体现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而同样的,在其弟夏侯淳的作品中,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玄学色彩。惜其作品流传不多,不能详观全貌,这里姑且以《怀思赋》一文,略作窥探。《怀思赋》是夏侯淳感世抒怀之作,开篇即发出“何天地之悠长,悼人生之短浅!”的感叹。接着历数种种不得志,“思纵欲以求欢,苟抑沉以避免”、“信循道以从法,何世路之迍蹇”、“桑榆掩其薄没,既白首而无成”。最后发出自己的志向所在:“世务多故,吾故甘夫无为。名不足以为尚,空劳秽以自卑。永无事以安神,故幸殁之无知。”表现了其不慕名利、甘于无为、恬淡寡欲的人生追求。而这种追求正是玄学家心向往之的。

缘于此,我们认为夏侯湛、夏侯淳兄弟二人是延续了其家族的玄学传统的。而这种传统的延续,一方面是受着当时时代思潮的影响,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玄学之风依旧浓厚,其时涌现出了嵇康、阮籍,及其稍后的王戎、裴楷等一批玄学名士。而另一方面,他们的父亲是夏侯庄,夏侯玄则是他们的族叔。因而我们认为,夏侯湛和夏侯淳的思想中有玄学的因素,不唯有当时时代思潮的影响,也应当有他们家庭,或者准确的说是夏侯玄的影响。

综上所述,夏侯氏家族成员的思想中多染有玄学的色彩,其家族的玄学传统萌芽于夏侯惠,在夏侯玄时达到了顶峰,便迅速走向了滑坡路,却在夏侯湛、夏侯淳兄弟身上得到了延续。其家族之玄学传统与时代之玄学思潮一时并起,时代之玄学思潮给予其家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整体是由部分所促成的,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也是由一个个、一群群思想革新者,也就是后来所谓的玄学家们的努力而掀起的。他们的倡导与努力,必定对时代思潮有着推波助澜的贡献,而作为当时士族门庭之佼佼者的夏侯氏家族,尤其是夏侯玄,无疑也是有着卓越的贡献的,这是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2](晋)陈寿 撰,(宋)裴松之 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7).

[3] 舒大刚,杨世文 主编,杨世文 撰:《中国儒学通案•魏晋学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

[4] (唐)魏征、令狐德棻 撰:《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8).

[5] 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6] (清)严可均 辑,马志伟审定:《全三国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

[7]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 古籍出版社,2005(4).

[8] 王葆玹:《正始玄学》[M].济南,齐鲁书社,1987(9).

[9] (魏)王弼 著,楼宇烈 校释:《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8).

[10] 列御寇 撰,(晋)张湛 注:《列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6).

[11] (南朝宋)刘义庆 撰,(南朝梁)刘孝标 注,朱碧莲 详解:《世说新语详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6).

[12] 张松如 著:《老子说解》[M].山东,齐鲁书社,1987(4).

[13] 蒋锡昌 著:《老子校诂》[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9).

[14] 曹江红.论夏侯玄与正始改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15] 景蜀慧.才性同异离合与夏侯玄选举“分叙”之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4-70.

[16] 徐斌.正始名士的政治抱负——析夏侯玄《答司马宣王时事议》[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6):38-43.

[17] 臧宏.简论夏侯玄的玄学思想[J].淮水煤师院学报,2000(3):11-13.

[18] 闫春红,夏侯湛及其作品研究[D].湖南大学,2010.

[19] 李艳丽,夏侯玄研究[D].贵州大学,2009.

[20] 张宁,夏侯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