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意识
杜 翊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调查法,分析了当代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阐述了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途径,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的概念
体育运动参与意识是指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态度,主要表现在能否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这种投入主要表现在参与运动兴趣的强弱、参与的动机、参与运动的次数、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大小;这种投入还表现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运动体验的强弱、以及在运动中所学到的运动知识的多少。
二、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体育课堂中学生参与意识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体育课堂中学生迟到、早退现象比较严重,有25%的学生都有过体育课迟到早退经历,原因是他们对体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是一个模式,他们厌倦了这种学习活动的方式。在准备活动中,学生不愿意进行慢跑、热身运动,即使跑了也是比较勉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他们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后的考试,根本没有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放在首要位置。学校开设的课程较少,基本上就是一些常规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而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体育舞蹈、轮滑、定向运动等运动项目很少开展,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体育课堂中教师的教法比较单一,组织较为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外活动内容较少学生参与意识较差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体育学习和交流活动,从而达到学习体育锻炼方法和运动技术的目的,弥补体育课堂中学习的不足之处。在调查中看出,目前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较少,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较为复杂,个别学校处于强制管理,要求学生必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而大部分学校基本上都处于放羊形式当中,课外体育活动无人指导、无人管理,在操场上,每天能够看到的几乎都是常常活动的人群,固定的地方、固定的面孔。在实地考察中也发现,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做一些钟点工;还有一些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期间在学校或者周边网吧上网;也有些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与朋友约会进出娱乐场所。真正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较少。
(三)体育比赛参与性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每年都举行许多体育比赛,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但是看台上的观众少之又少,除了部分啦啦队队员之外,几乎无人问津。田径运动会是每个学校体育比赛的一个大项目,但是赛场上运动员在拼搏,很少听到观众的欢呼声。学校运动会如此,省级运动会也是一样,观众较少,人们对此的关注力度较少。
三、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培养途径
(一)加强体育与健康宣传,提高体育锻炼参与意识
加强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宣传,大力宣传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一些体育专家、医学专家来学校讲座,讲解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意识。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意识
学校需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一些体育宣传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宣传体育的功能价值,宣传一些国际或国家重要的赛事、以及校园各项体育比赛;组织学生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如篮球赛、乒乓球赛、轮滑比赛、田径运动会等,邀请一些体育能手或高水平运动员来学校进行一些表演;有组织的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来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三)开设新型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校不要绝限于现有的项目,一些常规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学生很熟悉的项目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法,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进来。学校还需要不断引进一些新型流行的体育项目,如街舞、魔鬼舞、轮滑、毽球、网球等,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四)建立学生体育社团,广泛培养学生体育爱好
体育社团是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组织的活动团体,他们通过社团活动,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技艺,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兴趣。学校要组建多种多样的体育社团,有组织的组织社团活动,合理安排指导教师,定期对社团进行培训,大力宣传社团的作用,广泛吸收社团成员,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意识。
四、结束语
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校体育主管部门时刻注意对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定期对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